■ 李世琪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这里正在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在风景如画的大渡河畔开展2024年度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流域上中下游3个放流点分别放流齐口裂腹鱼、长薄鳅、重口裂腹鱼等珍稀鱼苗约60.5万尾。
增殖放流是什么?
增殖放流,是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的一种有效生态保护举措,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大渡河流域建有三个具有大规模鱼类增殖和相关科研能力的大型流域增殖站。黑马鱼类增殖站位于大渡河下游雅安市与凉山州交界处,是大渡河上规模最大的鱼类增殖站,建成于2009年,占地80亩,建有70余个繁育池,年增殖放流规模超89.1万尾;猴子岩鱼类增殖站位于大渡河中游甘孜州境内,建成于2015年,占地30亩,建有150个繁育池,年增殖放流规模超20万尾;松岗鱼类增殖站位于大渡河上游阿坝州境内,建成于2023年,占地约44亩,年增殖放流规模为42.7万尾,致力于建设高原示范鱼类增殖放流站,还承担繁育国家一级珍稀物种、号称“水中大熊猫”的川陕哲罗鲑的科研任务。
增殖放流有什么作用?
猴子岩增殖站站长胡飞宇介绍说:“刚出生的鱼苗被称为‘水花’,孵化后在宽敞的鱼池里长大。到了回家这一天,我们的培育师会给鱼苗测量身高体长,选择8公分以上的健壮鱼苗进行荧光标记,标记卡会植入鱼背部主鳍,上面详细标注时间地点,方便追踪轨迹、开展科研课题。”
放流过程共分公开公示、质量监督、安全运输、科学放流四步。放流前,依法依规向当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实施方案,引入公证。在出池前提供苗种时,提交同一批次苗种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放流途中,采取科学包装、运输方式,保障放流苗种安全,同时合理规划放流时间、水域,禁止采用抛撒或高空倾倒等伤害水生生物的放流方式。
国能人为增殖放流
做了什么?
自2010年起,大渡河公司已连续14年向大渡河放流珍稀鱼苗累计超1500万尾,保护水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殖放流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大渡河公司还建设现代化生态配套设施,放流鱼苗生长状况、成活率、种群、洄游路线全掌握。
目前,大渡河公司建有国内首个流域级鱼道生态监测平台大渡河流域鱼道生态监测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过鱼对象种类、过鱼行为智能识别、过鱼数量自动统计,关注鱼宝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国内首个高水头生态鱼道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鱼道,全长约1250米,其高达34米的水头差创造了我国鱼道工程成功建设的先例。国内首个大水位变幅无闸控制的鱼道大渡河沙坪一级水电站鱼道,采取连续“绕弯”方式布置、竖缝式结构型式,全长约984米,无需闸门控制,让鱼类洄游轻松实现。全国首家在运电站新投运过鱼设施大渡河铜街子水电站新建鱼道,是国内首家在投运电站里新建的过鱼设施,全长1388米,有利于促进大渡河流域上下游生境联通。
结合流域建设项目多在川西高原等建设实际,公司还在金川水电项目建设中采用亚洲最长仿生态鱼道规划,利用长天然支流河道结合长距离人工隧洞建设仿生态鱼道,全长5.02千米,其中鱼道隧洞段全长961.5米,最大宽度6米、最大高度9.5米,满足鱼类上溯要求。
生命生生不息、繁衍迁徙,建设美丽河湖,大渡河公司一直在行动,江河小精灵的旅行还在继续,见证着大美国能的生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