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老爸晚安 2024年06月17日  齐丽莹

■ 齐丽莹

北方的夏天,浓烈而炙热,清晨在屋内享受着惬意的读书时光,偶然读到一篇名为《招手》的散文,文中用质朴语言描绘了父母与子女通过招手这一动作加深了感情,使我不禁联想到我与父亲朝夕相处的那段时光。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上下居家隔离,所有人的心都被每日播报的疫情状况所牵动,于我而言,除了疫情带来的担心与恐慌,还意外收获了一份我与父亲的亲情卡片。

父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民,额头上一条条沟壑纵横的抬头纹见证了他为这个家所付出的劳动与汗水,略显佝偻的脊背证明了他想为妻女谋求更好生活的努力,黝黑的皮肤是他多年跑海被骄阳和海风眷顾的印记,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的中国式父亲,在疫情居家的那段日子里,通过一句“晚安”与我建立了父女间最真挚深厚的情感。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田间地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七七八八一群伙伴在稻田里,在泥梗上肆意地挥洒着快乐,然而在我快乐的童年记忆中,似乎并没有留下父亲的印象。

父亲是家里的“老疙瘩”,也就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家里都是有五六个以上的孩子,父亲一共有兄弟姊妹10个,在他们那个年代,吃不饱饭是家常便饭。父亲作为“老疙瘩”,也是享受着让其他姐妹兄弟眼红的“特殊待遇”,吃饭总是和爷爷一起吃大桌子,其他人吃小桌子,村口来卖豆腐的,父亲总是拿起一块就吃。父亲18岁就开始下海捕鱼,除了凌晨下网、上午送货之外,还在下午零售海鲜,晚上八点回家都是早的,遇到不景气的时候都要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说一个“累”字,在他和妈妈的谈话中,我听到的都是“今天螃蟹好卖,明天多上点货,今天这个鱼赔钱了,下次不能卖了”,他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样可以多赚点钱。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迅速发展蔓延,全国上下居家隔离,父亲和母亲也放下了手里的生意,就这样,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打我懂事了之后,印象中和父亲的沟通交流就不是特别多,我们的关系可以描述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是疫情居家让我们变得不再陌生。居家的日子里我们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起床、吃早饭,在院子里跳跳绳,时间就这么一日日地度过。

转变发生在一个无比寻常的晚上,在父亲房间看完电视之后,我准备去睡觉,临走前,父亲让我帮忙把房间的灯关掉,我说:“好的。”关了灯走出去几步,我就转身折返回来,说了句:“老爸,晚安。”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句,但是还是任凭这几个字从我口里跳出,在我满心期待父亲给我回应的时候,房间里却静得出奇,我等待了几秒之后说,“爸,你要回我一句‘女儿,晚安’”。父亲一开始回我说:“快回去睡觉吧。”我说:“不,你要说了我才回去。”拗不过我的坚持,父亲带着略显羞涩的声音回答:“女儿,晚安。”我露出满意的微笑,像将军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回营。第二天,我还是说了“老爸,晚安。”父亲还是保持了几秒钟的沉默,我依旧主动出击:“你不回我,我就不回去。”结果可想而知,我又赢了。我原以为这场“持久战”会持续一段时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第三天,父亲没等我主动出击,就回应了我“女儿,晚安”。我知道,这对于不善言辞、内敛腼腆的父亲而言是一种很大的转变,我热情地回应了爸爸,回屋躺在自己的小炕上,看着窗户外面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围着月亮,闭上眼,嘴角也忍不住微笑。就这样,每晚的晚安成为了我和父亲的固定结束语,母亲对我们这种“幼稚”的行为也慢慢习以为常。

通过“晚安”和父亲打交道之后,感觉更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一起去超市买菜回来喷消毒水、一起在院子里跳绳、一起玩扑克……我渐渐感受到了和父亲在一起的快乐,父亲不只是每天为了赚钱养家而整日在外奔忙的一家之主,他更是可以哄女儿开心、陪伴在身边、照顾她的情绪、了解她的需要的“大山式”父亲,没有绚丽的装饰,有的只是强大永恒的支持与肯定。

父亲从来没有说过爱我,却在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体现着大山一样深沉的爱,让我知道了我在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心中的重量和位置。 (作者单位:销售集团)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