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刘 鹏 马恩惠
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区,矗立着两台约60米高的煤液化反应器,上游的粉煤制剂单元、煤制氢单元,下游的油品加工单元、油品罐区等单元相连,高低错落有致,共同构成了世界首套、全球唯一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生产线,这里就是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党建引领 实干攻坚
布局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该公司党委明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煤制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属地化管理,完善量化考核,对标提升大党建工作质量。
该公司党委制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榆林化工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任务清单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任务清单,形成共计105项工作任务、249项工作措施,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经济高效运行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中,把工作清单落实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紧密结合,以安全有保证、生产创水平、管理上台阶、效益创新高、产业稳发展为目标,提高全体员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023年,该公司超额完成“百日大会战”摸高任务,精细调控保持装置高负荷连续运行,创造了92.7%的单月投煤负荷新高,全年产油95.09万吨,实现利润总额1.06亿元,做到连续三年稳定盈利。
安全为底 绿色赋能
擦亮发展底色
该公司在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建设上发力,对安全管控系统的21个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和推广使用,充分发挥自动仪表、信息化传输、数据化存储等设施的智能化优势,让智慧化的“芯”与员工操控的手做到“芯手相连”,让数据信息“多跑路”、员工“少跑腿”,织密扎牢安全网。
此外,公司党委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精神,落实源头减排、过程控制、资源化利用等多项举措,推动“无废工厂”建设。
在新建的净水场,周边煤矿的疏矸水经净化处理后复用,解决了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难题,推动煤化协同发展。环保装置通过集成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摸索“清污分离、污污分治、分质回用”的治理招法,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的环保目标。2023年,该公司获评鄂尔多斯市“无废工厂”。
创新驱动 多元发展
巩固先行优势
“核心装备国产化是煤直接液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才能不被牵着鼻子走”,在公司设备管理会议上,设备副总经理总是不忘一遍遍讲述那些“身不由己”的往事。
曾经,受装置高温、高压、高含固等苛刻运行工况影响,部分核心设备需从国外进口,造价高昂的同时,还存在设备维修周期长、养护成本高等问题。为此,该公司党委成立创新工作小组,按下了“研发+创新+实践+优化”的组合键,驶向了装备国产化的快车道。
煤制油人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攻克了众多制约煤化工产业长远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如今,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国产五柱塞高压往复式油煤浆进料泵工程化应用一次成功。“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用料浆输送泵”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空分分子筛实现国产化,打破国外立式径向流型单层床分子筛垄断。国产化高压差减压阀通过3000小时性能考核,整套系统可实现连续在线切换运行,为煤直接液化的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煤制油公司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煤直接液化油品“一大三高四低”的独有特质,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积极构建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产品体系,聚焦延链、强链、补链,推动煤基特种燃料这颗优质种子在各种应用场景开花结果。
2023年4月2日,煤基航天煤油首次应用于“天龙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华夏儿女驶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上,国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