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敏
我读过的书八成以上是在18岁之前读完的。自此以后,就离书越来越远。直到有了女儿以后,像很多父母一样,从一开始纯粹为了给孩子讲故事,满足她们那颗“天真纯洁的好奇心”,再到为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又开始阅读起来。
孩子们经常问我,人为什么要读书,我“编”过很多理由。
孩子上幼儿园时,我说:“为了让你能在小朋友面前讲出很多很多的故事,大家都会喜欢你。”
上一年级时,我说:“为了让你看图写话,写得更多更生动。”
三年级孩子有了作文以后,我说:“为了让你的作文写起来游刃有余。”
很庆幸,大女儿今年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小女儿现在即将升四年级了,在读书方面都一直保持着良好习惯,每个星期都会买书,读得也是五花八门,甚是偏爱“古诗词”。到现在,轮到我问她们为什么读书了。
她们的回答很“00后”。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塞,这么多鸟真好看,真的太好看了!”哈哈……
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见过的最好回答是:小的时候我吃过很多东西,其中大部分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已经变成我现在的骨和肉。读书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影响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这就是素养的提升。你读过的书、上过的学,等时间久了,那些细枝末节你可能都会忘记;最终剩下的,就是你的素养。
这个话题我和女儿也做过认真探讨。作为平凡家庭中的母亲,我还是比较喜欢俗气的理由。如果真要说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利益,我想可以罗列一下。
读书的平台越高,朋友圈的范围越广。你的朋友分散于各个行业领域,摄影师、医生、设计师、老师、警察、商人、公务员、律师、学者,同时还分散在世界各个地方、中国各地等等,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长你的知识。
学习外语的过程固然枯燥,但当你流利地阅读一本外语读物,尤其阅读专业图书或者科技读物时,那种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帮助你提升专业本领,更上一层楼。
曾有一段话刷爆朋友圈:当你烦恼了、痛苦了、压力大了、郁闷了、纠结了、彷徨了、徘徊了、不幸福了,那说明你的能力已经不能驾驭当前的形势,支撑不了你的梦想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你走过的每一步,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算数,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也许,今后你会像我们一样最终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凡的工,和一个平凡的人组建家庭,最终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但是,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即使最终洗净铅华、坠入繁琐,同样的工作,却可以有不同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可以有不同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可以有不一样的素养。
(作者单位:朔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