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今天的美,该怎样书写? 2024年08月28日  于帅军

■ 于帅军

“中国还很少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博物馆吗?……”

作者李泽厚用这样的开篇方式,让读者开启想象的大门,以及对美的历史的渴望,探索美的演变是怎样的一个历程。他告诉我们,美对于人来说,不仅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社会不断进步的各个阶段。

该书从远古时代的图腾,到近代明清文艺思潮,讲述美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从各种文艺作品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生活创造美,美也创造了生活。我们每个人不管身处何地,不管生活怎样,心中都有对美的向往,这种美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寄托和对未来的展望。李泽厚用哲学家的思维、美学家的理论、文学家的阐述,为我们清晰而深刻地对美进行论述和刻画,让我们沉醉在“美的历程”中,感悟美,理解美,体验美。本书从远古图腾——“人首蛇身”“人首鸟身”“龙飞凤舞”开篇,介绍原始艺术美的展现,如殷周青铜艺术“狞历”美,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种种愿望。

用青铜饕餮,承载人的愿望。陶器的几何纹样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步变为抽象化、符号化,这正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盛唐时期的美,集中在文学作品上,从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当时人的精神风貌及生活状态。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中。李白的作品,痛快淋漓、天才极致,把盛唐艺术奏出了最强音。诗歌和书法的巧妙结合,正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明清文艺思潮中的美,集中在小说戏曲等表现形式上。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描绘的是世俗人情,明清之际形成了巨大的启蒙思潮,以李贽为代表的儒学异端具有市民——资本主义的性质。这一时期的话本小说,具有生命活力和新生意识,反映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是对长期封建王朝和正统儒学的侵袭破坏。

美在先秦理性世界。在百家争鸣中贯穿一个总倾向——理想主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主,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作为补充,儒家强调艺术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道家突出自然和美与艺术独立。先秦散文是情感与理解、现象多种因素和心里的功能的交融。佛陀世容部分,介绍雕塑的起源,作为智慧思辨决疑的神,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折射出对现实苦难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楚汉浪漫主义及魏晋风度等,都从艺术上、建筑上、思想上体现出时代背景,以及人心所向的未来。作者把艺术与历史进程结合起来,揭示各种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价值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发展作出了开阔性的分析和说明。

读罢《美的历程》,心生感叹,感叹先人的智慧以及憧憬未来的胸怀。在太平盛世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书写美的历程?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绥中公司)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