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重载看朔黄” 朔黄续新章 2024年10月21日 

■ 本报通讯员 孙振乾

9月26日8时36分,总重达10800吨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从朔黄铁路黄骅南站出发,经过2小时30分钟行驶,顺利到达黄大线东营西站,标志着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黄大线顺利完成开行试验。这是我国重载铁路智能驾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无人驾驶重载列车的开行是中国重载铁路从弱到强的缩影,它见证着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重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的辉煌历程。朔黄铁路开通运营24年来,在一次次跨越中实现了重载向智慧重载战略转型,向世界展示了“高铁在中国,重载看朔黄”的亮丽名片。

以创新管理激发企业“新活力”

国家所需,社会所盼,企业所为,民生所向。

作为合资铁路的先行者,朔黄铁路在吸收国内外铁路运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司制度、经营方式、组织机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形成了以“规范运作、自主经营,网运分离、联合运输,统分贯融、保障综合”为主要内涵的“朔黄模式”,并在业内获得推广。

2023年2月,朔黄铁路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成为全国200家入选企业中唯一一家铁路企业。在创建过程中,朔黄铁路形成了“一个定位、两个途径、一个抓手、五大工程”创建体系,围绕“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建立高效创新驱动机制,完善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治理,改革升级“朔黄模式”,打造现代企业治理的新范式。

朔黄铁路立足“能源运输保供”核心职责使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增强能源供应链韧性,强化能源供给稳定性、安全性,以提升重载铁路核心竞争力和能源保供核心功能为着力点,提出“一个目标、两个转型、一个升级”的“121”发展战略。由重载向智慧重载转型,由单一煤运通道向多品类、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综合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升级“朔黄模式”打造现代企业治理新范式,创建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的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目标。

为更好落实发展战略,朔黄铁路深入布局谋划战略落地实施路径,探索出“12121”数智朔黄管理体系,助力“121”发展战略更科学高效落地实施。通过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作为一个牵引系统,生产运营计划和综合计划作为两个驱动系统,四个聚焦、四个清单和八大体系的“448”精益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大安全和大监督体系作为两大保障系统,科技创新作为所有工作的贯通体系,为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朔黄铁路公司连续13年与国内外世界领先铁路企业对标,单台机车完成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成本、收入净利率、机车能耗等9项指标世界一流,每公里用人、人均货物周转量等4项指标国内领先。

在创建过程中,朔黄铁路公司建立以“朔黄铁路”品牌为主的“一主多元”品牌大厦。其中,“国家能源朔黄铁路”“国能两万吨重载列车系列技术”“国能朔黄铁路检测救援分公司”“国能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四个品牌入选国家能源集团首批示范品牌建设名单。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信息发布中,朔黄铁路获得253.11亿元好成绩,名列交通运输行业第二位。

以科技创新点燃智慧“新引擎”

作为重载铁路技术策源地,朔黄铁路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树立起到2028年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智慧重载铁路目标,以领跑姿态带动重载铁路运输行业技术迭代,推动能源供给领域技术革新换代,推动朔黄铁路由重载向智慧重载转型升级。

公司系统梳理科技工作体系,先后成立公司科技工作委员会、重载铁路高效运输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为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做好组织保障。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攻关、成果转化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以“首台套”“首突破”为标志的重载原创技术重大成果。

2023年5月24日,我国首创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技术在朔黄铁路发布。这一技术采用无人机、机器人自动巡检、在线监测、北斗卫星定位、AI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建成“空天车地”于一体的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

2023年6月2日,朔黄铁路顺利完成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东段线路试验,实现100%自动化控车,实现关键系统、关键技术国产自主化。

2024年4月20日,朔黄铁路成功开行我国首列三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集合我国全自主TD-LTE、牵引网络控制、空气制动、无线同步操控等先进技术,为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创新发展贡献“国能力量”。

2024年5月9日,由朔黄铁路主导研制的我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在湖南株洲下线。该机车是全球最大功率永磁直驱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单台最大牵引功率可达10400千瓦,整车能量转化效率由85%提升至90%,单台机车运营一年可节电约33万千瓦时。相比于同轴数传统电力机车,单台机车单趟运量可提升近1200吨,综合年运量可提升近28万吨,机车驱动装置检修周期由120万公里提升至240万公里。

截至目前,朔黄铁路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46项、国家授权专利400余件。

以战略转型积蓄发展“新动能”

朔黄铁路聚焦现代能源大通道产业链建设,实施一个运营中心、打造一个平台、制定一套体系的“三个一”工程建设,从而实现内外资源有效统筹,路、港、航协同联动,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综合物流构架,实现由单一煤运通道向多品类、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综合物流企业战略转型。

2009年铁矿石反向运输工作正式启动,2014年试验性开通管内砂石料运输业务,2018年成立非煤运输专责机构,2024年“国能e商”首单大物流业务在朔黄铁路落地……10余年间,朔黄铁路非煤运输业务进入快车道,建立起辐射京、津、冀、鲁、晋、陕、蒙、宁等地的营销网络,先后开通铁矿粉、钢渣、碎石、聚丙烯、锰矿、水泥及水泥熟料等37项非煤业务品类。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煤炭港区并发表重要讲话。朔黄铁路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先后开通雄安新区水泥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雄安新区钢材多式联运业务、直供雄安新区瓷砖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新通道、雄安新区农产品出海新通道……一系列正反向互济,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大物流产业上下游企业互利合作、协同发展的多赢效果。

2023年11月17日,朔黄铁路、沧州市政府在黄骅港共同举办“共建共享、国能—沧州现代物流产业洽谈会”,促进14家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深度参与黄骅港建设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目前已全面开展鄂尔多斯至黄骅港高岭土集装箱运输业务、石家庄至黄骅港水泥及铁矿石双重运输业务,3个品类实现“0到1”突破,原有水泥熟料等业务实现“1到N”增量,助力黄骅港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笃行致远,奋楫争先;惟实励新,精进臻善。目前,朔黄铁路已制定《2028朔黄智慧重载4.0行动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面铺开。预计到2026年,搭建完成智慧神经网基本节点;2027年,将基本要素单元进行有效联系和高效互通,形成神经网;2028年,稳定高效的朔黄智慧重载运输体系蓝图初见雏形。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