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刘长江
奋起
——唤醒变革正当时
2008年,出身农民家庭的小伙邬喜仓,一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神东煤炭保德煤矿,在运转队从事电工工作。
那时,矿井还处于机械化时代,像铲煤、搬运架子这些脏活累活,工人们都得干。因为长时间手握铁锹干活儿,每天早晨醒来双手还是酸痛的,要活动好一会儿才能缓解。目睹过重体力劳动对矿工身体的损害,邬喜仓想,如果能让煤矿工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那该多好啊!
就在邬喜仓产生这样的想法时,他所在的神东煤炭,作为中国煤炭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以机械化、自动化为起点,向着智能化发展目标探索前行。
智能化建设如春风一般,给保德煤矿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保德煤矿是高瓦斯矿井,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顶板破碎、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搭乘智能化建设快车,保德煤矿制定符合实际的自动化采放协同开采工艺,积极参与集团重大科研项目技术攻关,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国内领先的智能履带装载破碎机,率先推动煤矿瓦斯监测向无线智能发展,推进矿井从“汗水驱动”向“智能驱动”不断迈进。
2021年9月,集团公司将保德煤矿作为放顶煤智能化技术研究试点单位,保德煤矿一跃成为全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建设的“试验田”,为国内多项重要自动化科研项目提供安装调试研究论证的实践平台。
此时,邬喜仓任职保德煤矿综采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对智能化充满憧憬的他,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他决定带领大家踏上智能化建设快车道,把愿景变成现实。
探索
——唱响攻关进行曲
听起来“高大上”的智能化,在推进中却遇到了不少阻力。大家有抵触情绪,抱怨使用新设备不习惯、设备故障多,还有不少人担心,全面实行无人化开采作业会造成劳动力过剩,让员工失业。“抵触强、执行难”的情况经常发生。
为了让大家打开思想枷锁,作为区队负责人的邬喜仓,耐心地跟大家做思想工作:“智能化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安全、更轻松地工作。”
作为智能化建设的样板矿井,保德煤矿围绕集团公司和神东煤炭智能化建设规划要求,基于5G+工业互联网架构的综放管控一体化平台,对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关键区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改造集控中心设备布置、马蒂尔三岗合一操作台、千兆环网连接方式、工作面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设备辅助电源、超前支架远程控制方式等多个子系统,并加装传感监测设备,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升级。
每次设备升级改造,邬喜仓总是第一时间拿到设备资料,与工程师一道认真研究设备运行原理。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后,再与其他人员讨论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找到设备设施建、管、用的最佳结合点。
“过去,每个液压支架都需要单独手动操作,费时费力,现在只用手机就能同时操作100多台支架。”邬喜仓对此感到很开心。伴随着手指轻点,工作面上采煤机割刀移动,巨大的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拉架,缓慢向前移动,压力、采高、行程等数据也实时显示在手机屏幕上。
经过近两年实践,综采队智能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综采队生产班由14人减到7人,系统开机率提升至85%以上、自动化率达到88.1%,工作面通过山西省中级智能化验收。
2023年,深度参与智能化建设的邬喜仓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在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上,邬喜仓作为代表参加决赛综合答辩,来自全国煤炭企业的76支代表队进行同台竞技,角逐采煤工作面的智能化翘楚。
如此大规模的赛事,邬喜仓头一次参加。平日里抓生产、搞创新是行家里手,上台演讲展示到底行不行?赛前,大家都替邬喜仓捏一把汗。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沉着冷静,一改往日的方言腔调,用流利的普通话深入浅出地推介智能化建设成果,面对评委的提问,更是对答如流、挥洒自如。
历时半年,保德煤矿历经选拔赛、复赛、决赛,最终在全国400余个参赛工作面中脱颖而出,荣膺综放赛道特等奖。
领跑
——让矿工成为“白领”
在保德煤矿集控中心,坐在舒适的“太空舱”内,通过LED显示屏,了解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颇有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在确认工作面一切就绪后,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远程启动工作面乳化泵、喷雾泵、采煤机等设备,右手轻轻推动手柄,左手按动按钮,开始远程割煤,整个过程动作流畅,一气呵成。
如今,升级改造后的综采工作面用工数量大幅减少,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走路”、让员工“少跑腿”。邬喜仓手中的移动终端就是最好的见证。他说:“别小看这个巴掌大的小东西,它可是个掌中宝。”
移动终端投入使用前,生产系统各类设备启停需要调度员远程控制或联系现场员工手动控制,沟通时间长、程序繁杂。手持终端投入使用后,可随时随地发送相应命令给PLC,PLC内部程序进行自检判断是否执行命令,实现生产系统各设备的安全启停。同时,该终端还可快捷完成智能系统派发运行设备异常检查等任务。
近两年,随着智能化设备大量增加,保德煤矿前瞻性预见智能运维工种将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于是积极组织开展“图纸+实物”“理论+实践”培训,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大拿”和知名专家,组织矿工开展培训,引导工人们熟练掌握各种智能化设备性能及维修技术,有力发挥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矿党委推动下,邬喜仓所在的综采队还实施“定苗助长”成长成才计划,成立智能化创新小组,一项项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隅角切顶装置、前部运输机机头框架侧卸改造、牵引式移变列车、管缆伸缩承载系统等诸多“金点子”都在这里诞生。
置身智能化发展浪潮中,受益匪浅的邬喜仓感触颇深:“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智能化建设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非常之人’,神东人就是一群‘非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