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2024年11月15日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由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14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区内有鲁迅旧居及鲁迅陈列展览。鲁迅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于1923年秋购入,次年改建完成入住,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居所。鲁迅在此生活两年多,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1947年,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逝后,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旧居,将其暗中保护起来。1949年10月19日,时值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旧居正式对外开放。次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1954年初,在旧居旁建立了陈列厅,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是依托北京大学原红楼建立的旧址类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北大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俗称红楼。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五四运动发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活动地,北大红楼于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8日,纪念馆正式开放,比较全面地展示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等在红楼工作时的情景,凸显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红楼历史氛围。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秉承宣传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的宗旨,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展览,向青少年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北京鲁迅博物馆)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