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4能源技术展望》,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的行业调查和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揭示能源、工业和贸易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该报告提出,制造和贸易是清洁能源经济的基础。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以来,太阳能光伏、风能、电动汽车、电池、电解槽和热泵六大清洁能源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近四倍,2023年达700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翻倍至2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清洁技术制造业投资显著增长。2023年,全球清洁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0%,达2350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投资增长的近10%。预计2024年投资额将接近2000亿美元。2023年,全球清洁技术制造业投资的80%用于太阳能光伏和电池制造,15%为电动汽车生产,新增制造能力已远超当前部署需求。中国以最低成本、规模经济优势和高度集成的供应链,占全球清洁技术制造能力的40%~98%,稳居全球领导地位。
清洁技术贸易助推能源转型。国际贸易重点正逐步从传统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技术。以长期设备库存为主的清洁技术贸易,有助于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欧盟为例,预计到2035年,清洁能源技术进口占比将从2023年的不到10%提高至35%。欧盟和美国工业战略重塑制造业和贸易格局。当前,欧盟电动汽车市场受中国竞争影响较大,进口占2023年销量的20%,预计2035年将增至40%。美国计划到2030年投入2300亿美元用于清洁技术制造。到2035年,国内太阳能光伏和多晶硅需求将基本实现自给,但电池和硅片部分需求仍需依赖进口。墨西哥有潜力成为北美电动汽车制造中心,东南亚、韩国和日本是美国清洁技术制造的重要供应链伙伴。
报告指出,中国稳居制造业强国地位,印度加速崛起为净出口国。中国在全球六大关键清洁技术制造中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预计2035年清洁技术出口额将超3400亿美元,化石燃料净进口费用预计减少70%。若清洁技术市场增长超出预期,其出口收入可能完全抵消进口费用。在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推动下,印度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及出口将持续增长。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情景下,印度到2035年将成为净出口国,清洁技术净出口额达300亿美元,同时减少约20%的化石燃料进口费用,将能源相关贸易逆差缩减至1400亿美元。
报告指出,工业战略是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清洁能源转型需要在能源政策与工业战略之间实现平衡。当前,可再生能源组件的关税是化石燃料的两倍多,显著增加了清洁技术成本。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的工业战略有助于缩小竞争差距,加速技术创新。贸易政策需支持清洁技术供应链国际化,兼顾气候目标与工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科学院“双碳情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