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蒸汽机车:刻印铁路人的初心 2024年12月13日 

■ 本报通讯员 李 飞

我的旧手机相册里,留存着一张拍摄于2002年12月的老照片。照片里,同事李桂杰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野外,全神贯注地为蒸汽机车从轮旁承滑动面给油。那呼啸的寒风、冰冷的机车与专注的他,构成一幅刻在我脑海中的画面。

我是雁宝能源机车钳工李飞,也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回想起那个寒冷的冬日,仿佛一切都还在眼前。那个年代,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对地区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工业进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煤炭开采与运输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蒸汽机车则是运输环节中的关键力量。它能够在复杂的铁路网络中穿梭,将开采出的煤炭从矿区运往各地的工厂、电厂以及其他有需求的场所。

我和李桂杰就是蒸汽机车运行的守护者——机车钳工。我当时二十多岁,刚刚踏入铁路行业不久,还带着些许青涩与懵懂,对未来的铁路检修生涯充满憧憬与期待。李桂杰已三十多岁,身材高大魁梧,浓眉下的双眼总是闪烁着炽热坚定的光芒。他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常常对我说:“机车就像咱的老伙计,有脾气,有个性,咱得用心去了解它,才能让它顺顺当当跑起来。”

那天,我和李桂杰接到任务,对一台出现轻微运行异常的蒸汽机车进行全面检修。出发前,我们就知道这不会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尤其是在那样寒冷的天气下。野外的检修场地,积雪深厚,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庞,让人难以忍受。李桂杰没有丝毫抱怨,一到机车旁,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我看到他熟练地拿起工具,走到蒸汽机车从轮旁承滑动面处。他的动作沉稳而精准,先仔细清理滑动面上的积雪与冰碴,防止杂质影响给油效果,然后从油壶中挤出适量润滑油,均匀地涂抹在滑动面上。仿佛他与这台蒸汽机车已经融为一体,周围的寒冷与恶劣环境都被他抛诸脑后。

在蒸汽机车运行过程中,李桂杰的日常工作繁杂且关键。每天上班,他先对机车进行全面巡检,用手触摸关键部件感受温度,用眼查看连接部位是否松动,用耳倾听运转声音有无异常。他要为机车各个活动部件添加润滑油,像车轮的轴承、蒸汽机的活塞连接处等,确保机械运转顺畅;定期清理锅炉内的水垢与炉渣,保证蒸汽产生效率;检修制动系统,调试安全阀,哪怕是一颗螺丝的松紧,他都绝不马虎。

我拍下这张照片,是被他在严寒中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打动。这张照片,不仅是李桂杰个人工作的写照,更是我们全体铁路工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职责的缩影。

蒸汽机车,在那个年代,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情感。它庞大而略显笨拙的身躯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能够拉着长长的列车在铁轨上穿梭。它喷吐出的白色蒸汽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升腾,像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宣告。众多蒸汽机车日夜不停地运行,保障了煤炭供应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由于煤炭产量巨大且运输需求紧迫,蒸汽机车常常满负荷运转,这也使维护检修工作尤为重要。像李桂杰这样的机车钳工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们不仅要在恶劣天气下保障机车正常运行,还要应对各种故障隐患。正是他们的坚守与努力,才使蒸汽机车在那个时期的煤炭运输中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蒸汽机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被更加先进、高效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所取代。在雁宝能源运销公司如今的铁路煤炭运输作业中,东风型内燃机车成为新的运输主角。东风型内燃机车有着出色的动力性能,能耗显著降低,运输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如今,我已成长为一名内燃机车钳工,在新的机车技术领域继续探索与钻研,努力适应着时代变革带来的技术挑战与工作要求。李桂杰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成为我们检修班副班长,带领着年轻一代的铁路工人,在保障机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现在,每当我翻看这张照片,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和深深的敬意。它让我想起曾经与同事们并肩奋斗的日子,想起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初心的岁月。

这张照片,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能够重温那段充满热血与汗水的时光。无论机车如何变迁,像李桂杰这般铁路工人的坚守与奉献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代代相传,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