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王 悦
2024年12月23日,一幅由辽宁大连市开发区西山小学师生共同完成的《大开厂团委情牵西山小学》剪纸作品,由师生代表送到辽宁大开厂,对该厂团委连续14年与西山小学共同结对开展“关爱儿童、结对助学”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表示感谢。
14年来,该厂持续赠书1500册以上,联合学校评选表彰品学兼优学生超过40名,赠送“心愿礼物”50余个,受惠小学生近4000名。
这条筑梦书香路的起点,源自一个温暖有力的承诺。2010年,该厂团委在一次社区公益活动中通过社区得知,企业附近的西山小学学生多为农民工子女,家境困难者多。该厂团委决定走进西山小学,对该校贫困学生进行捐助。那年3月,在西山小学操场上,大开厂志愿者们被一群敬着少先队队礼、大声问候“叔叔阿姨好”的小同学弄得紧张又兴奋。大家从校长和辅导员老师那里了解到,有的学生家庭因病致贫,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靠爷爷奶奶抚养,有的先天带有残疾……虽然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如意,但这些自立自强的孩子们却拥有着优异的成绩。
“学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些孩子进行帮扶,但仅靠简单的物质资助并不能完全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西山小学校领导说,“希望有一支饱含青春正能量的队伍,在逆境中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成为生活中那一束温暖的光。”
“不能简单地捐赠衣物。”“用图书搭建一条帮助孩子成长的阶梯。”志愿者们在调研后,经过激烈讨论,初步制定了“以定期捐赠书籍物资与开展特色助学活动相结合”的助学计划,并誓将这份温暖的承诺坚持下去。
《十万个为什么》是该厂应贫困学生心愿捐赠给西山小学的第一批书籍。“你们想知道的许多答案都在书里,翻开它,让《十万个为什么》告诉你。”2010年3月,该厂正式与西山小学结对。在这批捐赠的书籍上,团员青年志愿者们在扉页上写下寄语。
接下来的11年,每年的赠书助学都是西山小学孩子们翘首以盼的“节日”。《国学》《格林童话》《百科全书》……这些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精挑细选的书籍,在一届又一届志愿者们手中,越来越沉甸甸的,因为这里承载着团员青年们“接力棒”般的关爱和责任。
“如果只是单纯地将书籍送至校园,送给个别需要帮扶的学生,并不是助学活动能够达到的最佳效果。要让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大开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西山小学少先队联手打造“涵书香之韵、做自强少年”主题活动,“心愿卡偿愿自强少年”就是活动之一。
“我的愿望是能够有一个拉杆书包,这样,上学、放学时我就不用再让奶奶帮我拿书包了……”五年级的小宇虽然身患慢性肾炎,但他始终以乐观心态和顽强意志坚持上学,曾被评为学校劳动标兵。奶奶心疼他,帮他拎书包,可他更心疼奶奶,于是,在心愿卡上写下了这样的愿望。所有成长在不同逆境中的孩子纷纷写下自己的愿望:一个篮球、一台护眼灯……每一个愿望都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求知的渴望。志愿者们认真收集孩子们的“心愿卡”,帮助“自立自强好少年”实现愿望。
随着结对帮扶之路越走越宽,“微课进校园”活动拉开帷幕。志愿者为孩子们播放集团公司和大开厂宣传片,向社会和公众展示国能集团央企形象和发展实力,同时又充当起“老师”的角色,为孩子们介绍电力基础知识和火力发电原理。暑期,他们迎来“娃娃参观团”,西山小学的孩子们走进大开厂,实地参观学习现代化绿色电厂的发电、供热工艺流程。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学业有成后报效祖国、报效家乡。
“电力事业的创新和发展等待你们长大后继续开拓实践。”在一次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中,该厂收获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岱美是该厂首批帮扶助学的孩子中的一个。彼时的她是西山小学六年级学生,妈妈因为患病失去劳动能力,爸爸每月在工地的收入仅有2000元,三口之家只能租住在一间不足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小岱美因为眼疾做过几次手术。然而,这些生活磨难没有困住一颗怀揣梦想和希望的心灵。厂团委对小岱美进行了捐助,青年们自筹善款2080元,随之送给小岱美的还有厚厚一摞书籍。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小岱美在心中郑重埋下希望的种子。阔别多年再重逢,此时的她已经是大连理工大学热动专业的大学生,借着实践机会再次走进大开厂。
“上一次,她在这里埋下梦想;这一次,她正在努力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这是成长,又何尝不是守望?”该厂团委书记王悦说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成长更是!”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贫困学生带去了温暖,也为大开厂青年带来了收获和感动。精心挑选的书籍,志愿者们抢先阅读,确保知识能被孩子接纳汲取;认真准备每一次“电力课堂”的课件,就怕被孩子们问倒而“丢脸”;在工作中格外努力,争取获评优秀共青团员,这样才会得到去西山小学赠书的“门票”;被聘为西山小学“校外辅导员”的团员青年获得了孩子们制作的纸刻肖像和感谢信,并放在最珍贵的地方珍藏着……
一本本温暖的书籍,一束束关爱的目光,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份浓浓的爱与责任已将大开厂与西山小学的情谊紧紧牵在一起。“涓涓细流,必将汇聚成爱的海洋,我们的爱心之路永远不会止步……”如今,该厂参与爱心助学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用心用情演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