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胡延年
近日,由东屿电厂参与实施的浙江公司虚拟电厂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其弹性可控负荷规模成功突破100兆瓦。1月22日,该项目弹性可控负荷规模达到102.80兆瓦,聚合资源总容量也增至239.90兆瓦,广泛覆盖浙江省11个地市。试运行以来,东屿电厂持续努力,积极获取各种可控负荷资源,为虚拟电厂弹性可控负荷的增加提供强有力支持。
东屿电厂位于浙江温州东屿山上,这座山是温州古城“九山”之一的仁王山。东屿电厂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解决温州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国家决定在此建设一座发电能力为500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经过多次勘探和测量,最终选定东屿山作为厂址,并于1958年正式开工建设。随着时代变迁和电力行业发展,东屿电厂经历了从辉煌到衰退的过程。2007年,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东屿电厂两台机组停止运行,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东屿电厂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经过15年沉淀和转型,东屿电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虚拟电厂概念的兴起,东屿电厂积极投身储能转型和虚拟电厂建设之中。
2022年,集团公司将“以集中式储能电站为主体的高可靠、高灵活、新型虚拟电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列为年度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东屿电厂紧抓机遇,在原温州梅屿关停电厂旧址内建设一座集中式新型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规划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100兆瓦/2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电站。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东屿电厂进入冲刺状态,加大与集团及温州市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项目于2022年底取得施工许可证,全面铺开建设。2024年1月6日,梅屿储能升压站正式开始受电,并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
在过去的2024年,梅屿储能电站仅转入正式商业运营半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年放电利用小时数达到870小时,日均充放电次数高达1.8次,远超设计阶段预计的年均600小时。此外,虚拟电厂科技项目也顺利通过浙江公司专家组联合预验收,能量管理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展望未来,虚拟电厂在国内外均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外电力市场机制较为成熟,商业模式相对清晰,已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国内虚拟电厂相关项目仍处于研究及初步示范阶段,但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集团公司逐渐开始探讨虚拟电厂创新运营模式。东屿电厂作为具有售电公司业务背景的发电集团,在客户资源、业务模式等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是未来开展虚拟电厂商业化运营的重要角色。
东屿电厂将继续利用百兆瓦级储能电站,积极整合分布式风电、县域光伏、可调节负荷等分散资源,建设国内首个以集中式储能电站为主体的高可靠、高灵活型虚拟电厂。这将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供高可靠性灵活资源支撑,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东屿电厂的储能转型和虚拟电厂建设之路,无疑将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