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敬海波 蒲致宇
春节的欢庆余韵犹存,步入四川普格县红军树村的智慧养鹅场,一派生机。水池中,一群大白鹅正欢快地游弋嬉戏。它们迈着蹒跚的步伐,摇摇摆摆,憨态可掬,不时发出清脆响亮的“嘎嘎”声,为冬日稍显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热闹与活力,犹如一曲悠扬的田园乐章在乡间回荡。
近日,正值新一茬大白鹅装箱外运之际,国家能源集团派驻红军树村的第一书记敬海波与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于养殖场内。他们灵活地在鹅群中穿梭,先将大白鹅巧妙地引导至棚内,随后手法娴熟地将一只只大白鹅稳稳抓起,迅速安置进预备好的箱子里,静候运输车辆的到来。敬海波抹去额上的汗珠,笑容满面地说:“这批大白鹅均为我们养殖场自行饲养,总数超过500只,每只售价140元,且已全部预订一空,即将销往各地。当前,我们的销售渠道不仅涵盖帮扶企业的内部食堂,还扩展到红军树村村民举办宴席时的采购需求。”
回溯到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定点帮扶普格县,投入帮扶资金2850万元,同时积极引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4900万元,全力打造集“红色文化教育、现代农业管理、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红军树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2022年,随着产业示范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深度激发当地经济活力并确保园区发展真正惠及群众,大渡河公司又投入50万元,让红军树智慧养鹅场顺利落户园区,并精心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的特色优良品种——象山大白鹅进行养殖。
然而,万事开头难。在首批大白鹅的养殖过程中,各种难题接踵而至。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加之遭遇连续一个月的降雨和间歇性停电,小鹅们受到惊吓,进而诱发疾病。看着一只只病倒的小鹅,村民们心急如焚,第一批大白鹅养殖最终以失败告终。面对这一沉重打击,帮扶干部们没有退缩,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不远千里从宁波邀请技术专家前来指导。专家们就大白鹅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多次培训,建立养殖技术交流群,确保信息及时共享、问题迅速解决。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和帮扶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养鹅场逐渐步入正轨,迎来了新的生机。
截至2024年底,红军树村大白鹅养殖项目已稳健步入第三个年头,实现了每年八批次大白鹅的顺利出栏,年度经济效益高达120余万元。养殖场的健康发展与红军树村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了良性互动,实现了资源互补,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谈及此,敬海波满脸自豪:“这些大白鹅主要食用产业园里的大白菜,饲料也是用村里的玉米、豆粕、麦麸、糠等混合而成。这些都是原生态的大白鹅,品质非常‘巴适’!”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正引领着普格县红军树村迈向新高度。在国家能源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红军树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大白鹅养殖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畜禽养殖业的壮大。不仅激发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更谱写出一曲激昂的致富乐章。
红军树村党委书记杨喜慧满怀憧憬地说:“我们养鹅场的盈利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区的日常运营,二是扩大养鹅场规模,实现规模化养殖。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把部分收益用于村民分红,特别是帮助困难家庭增加收入。”
在大渡河公司的深情援助与真诚帮扶下,红军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增产增收,为全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杨喜慧感慨地说:“得益于国家能源集团的帮扶,我们村新修了两座幸福桥、三条便民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同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县委党校顺利落户园区,红军树小学和田坝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与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如今的红军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多轮驱动,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在这里,帮扶干部与村民们正以勤劳的双手,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