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向 南
2月24日,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露天采矿供电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春日的阳光,供电电工技师李坤按下操作盘上密布的按钮,“叮——”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模拟操作盘上的LED灯带依次亮起,蓝光勾勒出复杂的电路脉络。
围坐在方桌旁的几名青年职工紧紧盯住屏幕。这个被他们称作“电力魔方”的UEE移动变电站模拟操作盘,正在进行一场充满智慧火花的教学。
三年前,这个“电力魔方”不过是李坤从废旧仓库翻出的旧接触器和LED灯,如今成了矿区新人成长的摇篮。
“注意看,这里接触器接口氧化就会导致线路虚接。”李坤用螺丝刀轻点某处,青工王飞的鼻尖几乎贴到操作盘上。突然,模拟警报声大作,红光急促闪烁。“这是你们昨天设置的短路故障,谁来解决?”话音未落,青工于云海抓起万用表,精准刺入模拟线路的病灶——这正是去年移动变电站处理故障时验证过的定位手法,那次实战让故障处理缩短了两个小时。
“接触器第三触点氧化层过厚!”于云海的诊断让李坤泛起笑意。这个隐藏关卡的设计灵感,源自工作室之前改造移动变电站变压器时破解的接触器顽疾。
看着青年职工们的成长和进步,李坤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用废旧材料拼凑的小发明,不仅让新员工培训周期从3个月压缩到45天,更填补了露天高压电工培训没有实体教学器材的空缺。
如今,新一代供电人正用创新续写传承。他们发明了电缆快速接头内部安装带电显示装置,可显示供电线路是否带电运行,提高供电人员安全作业系数;设计了电缆解缠装置,让成卷电缆解缠效率提升5倍,还避免出现人身伤害事故;改造的电动扳手将电缆接头连接时间从5分钟压缩至1分钟;创新应用开槽机在露天煤矿开沟挖槽敷设地埋电缆工艺,不但解决了运输设备、工程设备刮碰电缆桥造成的停电事件,还在节省运营成本、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从“五小”成果中孵化的创新,共同构筑起矿山供电的智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