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陆 烨
东海之畔,气象万千。
春节长假,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完成发电量3.01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58.4%;首月现货电能电价较合约电价高39.87元/兆瓦时,取得现货市场交易开门红;2月25日,首台8号百万千瓦机组发电机穿转子一次成功……
作为重要发电企业,该厂近千名干部职工把落实集团公司“稳中求进、安全为本、创新引领、高质发展”工作方针融入建设“新北电”实践,加快打造“千万千瓦能源基地”和“千万吨级供热基地”,用心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华章。
扛起能源保供担当
夜幕降临,寒风凛冽。运行巡检员曹俊杰戴上安全帽,穿梭在蜿蜒管道间,登上66米高的炉顶,远处的城区,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点。今年是曹师傅参与春节保供的第30个年头,“干上运行,就得让机组多发电、发好电,这就是责任。”
作为华东电网主力电厂,2024年,该厂完成发电量302.1亿千瓦时,建厂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6600亿千瓦时。1月24日,该厂召开新年工作会,第一时间传达集团公司及浙江公司工作会精神,上下一心,坚定不移地扛起“国之大者”使命担当,全力做强能源保供。
春节期间,电网侧负荷低且波动大,该厂科学谋划,提前编写《春节运行方式、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等。“别人过节,我们就是过关。”运行部主任罗立权说。针对电网侧要求,该厂完成6台次机组启停,而每一次机组启停都是一场考验。厂部领导带班值守,工作人员坚守一线,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作为北仑区最大热源点,为满足区域工业供热需求,该厂首次尝试1号机组停机不停炉,并于1月30日顺利并网,成为全省首台春节调停后复役运行机组。春节期间,全省有18台机组投运,其中,该厂管理机组就有3台,8天完成发电量3.01亿千瓦时。春节期间热源品质稳定高效,实现零投诉。
机组多、容量大、影响广,如何夯实安全生产基石成为重中之重。该厂全面摸排、系统思考,确定安全生产“六强化”,通过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科技兴安、强化设备可靠性、强化设备隐患排查、强化承包商管理,多措并举当好能源保供“压舱石”。
“未来仅火电,全厂一年发电量可达420亿千瓦时,守牢保供基本盘,我们一定要有大担当!”该厂党委书记、董事长丁连生望着不远处纵横交错的输变线,目光坚毅。
提升转型发展势能
2月8日,突如其来的寒流,让宁波遭遇“冰冻魔法”。该厂地处沿海,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这在南方极为罕见。然而,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现场,哨声阵阵,焊花飞溅,几千名建设者在钢筋水泥间干得热火朝天。
该厂一期改造项目建设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是集团公司在浙重要标志性工程,也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计划年内实现双投。
开局就是冲刺,起步就是攻坚。主厂房的17米层,是8号机组汽机平台。只见一群施工人员正在安装一台黄色设备。“这是租赁的临时小车,将和两台行车一起完成中压缸和发电机定子吊装。”穿着红色马甲的张彪介绍说。从机组长岗位转岗担任工程管理部汽机专工,张彪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累,但看着机组一天天拔节生长,很有成就感。”为了让设备尽早到货,张彪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厂家蹲守。“每天按小时排进度,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张彪说。
2月18日,8号机组汽轮机主设备全部安装到位;2月20日,烟囱钢内筒双筒顺利升顶……春节至今,该厂基建人攻坚项目前沿,全程抓好安全管理和进度管控,倒排工期计划,千方百计把项目建设任务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从7台机组到9台机组,从曾经的煤电到如今的“风光火储”多元化联动,该厂在装机规模不断递增的同时,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传统火电融入新型能源体系的浙江样板。
以“两个千万”基地建设为依托,该厂全面推动战新产业发展,提升转型发展势能。组织人员深入论证建设浙江省首个千万千瓦能源碳中和基地可行性方案,紧盯海风资源,全面布局“火电+综合能源”,加快建设“风光火储”产业生态园,力争项目落地;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远距离供热,推进西片区高压供热项目进度及配套、固弃物绿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让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锚定世界一流目标
2月10日一大早,计划营销部主管池海关注着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太好了!”画面显示,今年1月,该厂现货电价达到455.17元/兆瓦时。他开心地说:“这个价格比合约电价高出39.87元/兆瓦时。”
电量是发电厂的主营业务,电价直接影响经营利润。2月7日,一堂围绕电力交易分析的学习会正在进行。池海用大量数据图表分析当前电力市场政策变化、整体形势及现货交易策略等,管理层一边听一边记,还不时和身边的生产经营部门负责人讨论电厂优势项和风险点,谋划提质增效具体措施。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更是该厂建设“新北电”、跻身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火电厂的关键之年。然而,随着2025年浙江省下调电价5分,机组利用小时逐年下降,该厂价值创造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考验着管理层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智慧和气魄。
“电力市场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度电收入面临着电量、容量、调峰、非电产品等多维重构,只有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才能在发展中赢得先机。”新年首次党委会上,丁连生如是说。
浙江是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近年来,通过开启发电侧、用户侧的双边交易,进一步推动“计划电”向“市场电”转变,导致火电企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
作为集团公司首批世界一流领先标杆电厂,该厂牢牢把握今年两台新机组建成投产发展机遇,把保经营、稳业绩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大力强化经营和生产协同创效。计划营销部密切跟踪市场交易政策制定情况,形成最优现货报价策略;生产部门强化“度电必争、抢发在先”理念,细化目标指标,强化协同作战。
为了让每一度电释放最大经济效益,今年1月,该厂根据调度要求,合理安排6号机组计划检修和2号机组调停,其间结算电价较合约价高118元/兆瓦时;利用滚动撮合交易增加合约电量8200万千瓦时。截至2月18日,该厂依托自备3号泊位对外开放,今年累计接卸进口经济煤种22.5万吨,压降燃煤成本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