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人工智能+煤炭: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2025年03月14日 

今年年初,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凭借卓越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技术,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加快人工智能与矿山生产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聚焦“人工智能+”,结合行业实际建言献策。

“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煤炭行业的底层逻辑,成为煤炭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将驱动全产业链发生深刻变革,重塑产业形态、重构安全体系、重定发展范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说。

“从理论层面来看,DeepSeek大模型契合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能够在煤炭生产经营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说。

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可优化煤矿生产流程,通过智能分析和预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开采效率。

在增强安全性方面,人工智能可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能够有效预防事故。智能监控系统可分析职工的行为和环境数据,预测危险情况。

在改善工作环境方面,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可降低一线职工劳动强度。例如,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危险作业,降低从业人员安全风险。

在促进绿色发展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煤炭企业更好地管理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吴城表示,要通过研发应用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地质勘探、智能调度、灾害预测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开发,打破数字孪生矿山系统建设瓶颈。

袁亮表示,落实到具体做法,煤炭企业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底座,构建企业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设备状态感知、故障精准诊断、知识动态进化、人机交互语言问答、维修等核心能力突破,推动矿山运维模式从被动维护向预防性、自主维护升级。

如今,煤炭企业正在尝试拥抱人工智能。

全国人大代表,晋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彪表示,近年来,晋能控股集团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研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煤矿场景的创新应用,统筹规划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该集团已累计建设62座智能化煤矿,建成塔山、同忻2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生产煤矿采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

李毛表示,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结合业务板块,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部署应用采掘智能化、大型设备故障诊断和在线智能分析、煤矿运输车辆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巡检、煤矿人工智能视频识别等系统设备,上线基于F5G的人工智能视频分析云平台系统。其中,该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选矸系统已在集团内11座矿井投用,在成功替代人工选矸的同时,使选矸效率提升60%,原煤灰分降低6%至10%。

“今年,我们将从经营管控和安全生产两个方向搭建产销协同分析和生产经营两个人工智能驾驶舱,以及工况、采煤机、煤矿水害监测预警等细分场景模型,实现全集团综合数据‘一键调取’、运营态势‘一屏总览’。”李毛说。

“人工智能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科研创新走向工程应用、从数据中心走向生产现场,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与生产场景相结合,形成价值闭环,才具有行业竞争力。”袁亮说。(来源:中国煤炭报)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