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 李创军
2024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高质量跃升发展的良好态势,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过半,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截至202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4.6%,装机占比连续两年超过一半。
二是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新能源电量占比接近20%。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2%,超过2023年欧盟全社会用电量。
三是分布式成为新能源发展新势力,分布式光伏占全部光伏发电突破40%。推动风电光伏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组织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截至2024年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3.7亿千瓦,是2013年的121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占全部光伏发电量的41%。
总的来看,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过半、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煤电、发电量占比接近20%,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高比例跃升发展新阶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扩量提质、守正创新,在继续大力发展、做大总量的基础上,着力实现可再生能源质的提升。
加快法律修订和规划制定。按照全国人大环资委要求,进一步对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推动形成高质量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改草案。在21项专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十五五”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形成规划初稿。
推动重大工程建设。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要求,加快推动第二、第三批大基地建设,两批基地力争2025年底前建成投产5000万千瓦左右。积极稳妥推进重大战略性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督促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加快建设,指导各省有力有序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走向深水远岸。开展风光资源普查试点总结,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查奠定基础。
推动新能源集成式发展。研究推进新能源集成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建立适合新能源特点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新能源制氢、氨、醇产业,促进新能源和其他产业协同、整体式发展,充分依托新能源优势牵引生产力布局。支持中东南部地区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加快中东南部地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扩大绿证市场需求。结合能源法贯彻实施,落实绿色电力消费促进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压实全社会各类用户绿电消费责任。大力培育绿证市场,印发《关于促进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高全社会绿色用能水平。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助力扩大外贸出口。
加强能源民生保障。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开展“十五五”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调研和方案编制,修订农网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持续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加大政策研究储备。研究起草《光伏电站升级改造和退役管理办法》,提高光伏电站资源利用效率和发电能力。研究离网式风电、光伏制氢有关支持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开展“水风光+”创新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征集,鼓励探索100%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新模式新业态。
(来源:中国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