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丽君
《小巷人家》以改革开放之初至世纪末的宏大历史为经,以苏州棉纺厂家属宿舍的生活琐事为纬,织就了一幅满溢温情与哲思的岁月长卷。悠长小巷、斑驳墙壁、错落屋檐,还有那家长里短的邻里,无一不是往昔岁月的诉说者,轻易勾起人们心底最温暖的回忆。这部剧不单展现特定时代的生活风貌,更如一把手术刀,精准剖析家庭、教育、人际关系等诸多层面,使观众对人生展开深度反思。
剧中邻里间充满温情的互动,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将我们带回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在小巷的烟火日常里,家庭幸福的根源值得深挖。传统观念常强调母慈子孝,可《小巷人家》却揭示出,一个内核稳定、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的父亲,才是支撑家庭幸福大厦的擎天柱。林家的林武峰便是绝佳例证。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苏州压缩机厂,与棉纺厂“厂花”宋莹喜结连理。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妻儿身旁,为家庭遮风挡雨。他不盲目“鸡娃”,不被焦虑裹挟,不与人攀比,为儿子营造出健康、轻松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滋养下,林栋哲茁壮成长为一个阳光健康的男子汉。由此可见,父亲在家庭中的担当,对孩子性格塑造与价值观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反观庄图南的爷爷奶奶,自私、狭隘、偏心且刚愎自用。他们毫无边界感,频繁插手儿女生活,给两个家庭制造无数矛盾与纠纷。这警示我们,父母无权过度要求孩子为家庭和自己尽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活法。生孩子绝非为了“养儿防老”,为人父母,应秉持“扶上马,送一程”的态度,不过分期待回报。在家庭环境中,长辈错误的观念与行为,极易扰乱家庭秩序,进而影响孩子对家庭关系、责任义务的认知。
剧中女性角色的觉醒历程,同样发人深省。长久以来,“贤惠”是国人对女性的最高赞誉,然而,不少女性不敢表达内心想法,一味为家人孩子牺牲。黄玲便是如此,她长期忍辱负重,最终为儿女前途不得不与婆家决裂。当看到宋莹能够畅快表达自我感受时,黄玲才惊觉女人也能活出个性,不必处处委曲求全。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更应以独立个体的姿态出现,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女孩们明白自己并非丈夫、孩子和家庭的附属品,这对女孩自我认知与价值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庄超英看似是父母眼中的孝子、弟妹眼中的好大哥、邻里眼中的好邻居、学校里的好老师,但他深陷原生家庭的认知泥沼,不敢反驳父母的无理要求,一心维系在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却无情忽视妻儿的感受。原生家庭就像孩子成长的底色,父母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都会在孩子这张“白纸”上留下深刻印记。
《小巷人家》宛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烟火中感受生活的温暖美好,同时也提醒着每一位观众,用心经营家庭,为孩子打造良好成长环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单位:辽宁朝阳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