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程玉杰
九曲黄河,蜿蜒流淌,源源不断地将生命力量注入到宁夏川、黄土塬。在贺兰山、六盘山的环抱中,造就了“塞上江南”生机盎然、天地和谐的美丽画卷。这方水土孕育的传统能源企业,正通过创新驱动的绿色变革,打破“挖煤烧煤”的固有模式,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间开辟新路径。
黄河东部,宁夏煤业梅花井矿百米井下,采煤机旋转钢筋铁骨的齿轮,瞬间将滚滚乌金从煤壁上截割出来,通过皮带送到地面、装上火车。
23公里外,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年产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通过现代工艺,将煤炭转化成各类高端油、蜡、化工品、新材料等,以清洁低碳的产品步入千家万户。这项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工程标志着我国煤炭深加工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升级。
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宁夏煤业作为全国9家涉煤企业之一,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
不让一滴废水排入黄河
在宁夏煤业水务分公司化工水处理车间,党支部书记张纯朴指着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告诉笔者:“我们这里离黄河只有20多公里,这是宁夏煤业煤化工园区生产的最后一关,化工废水回收到这里,深度处理成好水,复用于生产,保证了这么多年宁煤化工实现废水零排放,生产平稳运行。”
黄河流域宁夏段,分布着煤化工、煤炭基地,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是宁夏煤业主动担负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宁夏煤业水务分公司负责公司生产单位的水资源供应、相应水处理等业务,做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黄河水和矿井水资源,不让一滴废水排入黄河。
总占地20.1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足球场的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是国内首家大规模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主攻化工废水、矿井水处理,解决了园区内煤化工企业废水治理问题,做到煤化工废水闭路循环,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大型综合工业园,该项目也为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提供可复制的技术经济方案。
与此同时,从南到北,宁煤13对煤矿有12个煤矿矿井水处理厂、23座供排水泵站一同发力,对矿井水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随着矿井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宁夏煤业将处理后的优质矿井水复用到生产上,同时实施“南水北调”。2024年将红柳矿、石槽村矿富余的优质矿井水通过管网输送至化工园区,逐步压减黄河水用量,预计2025年可减少3000万立方米黄河水使用量。
“过去煤矿及煤化工园区生产、生活用水都取自黄河,随着矿井水复用量的显著提高,煤化工园区复用矿井水已由每年400万立方米增加至900万立方米,煤矿已实现黄河水仅作为生活用水,生产、绿化全部使用优质矿井水。”水务分公司经理刘向东表示。
化工废水被“吃光榨净”全部复用,矿井水复用率逐年提高,2024年,宁夏煤业仅矿井水复用量达2600万立方米,相当于1.79个西湖。今年,宁夏煤业将再建宁东地区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投用后,日产2万立方米优质矿井水,进一步降低黄河水使用量,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制约宁夏煤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水,取之于此,用之于此。
在宁夏煤业,处理后的矿井水实现综合利用,还给海子井湿地公园南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补充。从管水、治水,到生态保护齐头并进,宁夏煤业用行动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家园。
煤炭实现清洁高效利用
围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宁夏煤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先导项目攻关任务,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技术、煤制油化工产业关键技术、新产品和改性产品技术等方面科技攻关,着力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截至目前,宁夏煤业已攻克关键技术,相继建成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聚甲醛、煤基烯烃等9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年产能规模超过1200万吨,年转化煤炭3400万。
宁夏煤业将煤炭就地转化为柴油、液体石蜡、高端润滑油、新材料等几十个品种的终端产品及化工原料,仅煤制油项目目前已形成“5大类、21种”精细化工产品集群,不仅使吨煤价值提升了7倍,还实现了从单一的油品和聚烯烃产品,向“油—化—新材料”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变,为我国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新途径。
煤制烯烃、煤基新材料、煤制油等装置生产线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不断延伸,而由高端化工产品生产出的食品包装、化纤衣料、家具家电、医药材料、燃料油品、润滑油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实现了从“一块煤”到“一种油”“一块料”“一束丝”的华丽转身。在科技的带动下,煤炭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实现了无数次变身。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产品,“双碳”理念一直贯穿其中,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宁夏煤业以“一块煤”的千面蝶变,生动诠释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革新密码。老树不仅能发新枝,更能结出高质量发展的硕果。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这场始于煤炭行业的变革浪潮,正为更多传统产业提供破局启示:唯有以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用绿色转型打开价值新空间,才能在新时代的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让母亲河滋养的这片热土,持续迸发传统产业向新而行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