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慧慧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书中描述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北平城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浸透着战火的硝烟,每一座四合院都回荡着时代的悲歌。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不仅是一部抗战时期的北平浮世绘,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壮丽史诗。在这部百万字的巨著中,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镜头对准了小羊圈胡同里的寻常百姓,在战争的阴霾下,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交织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祁家四代人的命运沉浮,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觉醒与重生。
在战争中,人的精神蜕变是《四世同堂》的重要主题。瑞宣从最初的彷徨犹豫到最终的坚定抗争,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刻的觉醒过程。这种觉醒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隐喻了整个民族精神的升华。平民英雄的群像塑造是老舍先生对民族精神的独特诠释。从钱默吟到李四爷,从祁老太爷到小文夫妇,这些普通人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战争的废墟上,新的民族精神正在萌芽。老舍先生以其深邃的历史眼光,看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的重生。
《四世同堂》中的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祁老太爷对“四世同堂”的执着,不仅是对家族传统的坚守,更是对中华文化血脉的传承。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载体,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既是家族情感的纽带,也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当战火逼近,四合院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在民族危亡之际,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老舍先生书中通过祁家四代人的故事,描述出普通民众如何在国难当头时,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相融,用微薄之力支撑起民族的脊梁。
《四世同堂》不仅是一部记录民族苦难的史诗,更是一曲讴歌民族精神的赞歌。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精神图谱。一个民族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辉煌的历史,更在于其在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而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始终坚持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正如槐树年轮里藏着新芽萌发的密码一样,孕育出超越时代风暴的生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