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之困:“风光”背后的安全隐忧
“我们和辽宁公司的同事一起对故障机组进行了事件分析,发现机组主轴轴承保持架短时快速恶化,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实时预警模型性能。”日前,在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的会议室里,刚刚从辽宁慈恩寺风电场出差回来的志斌和预警分析团队正在讨论模型提升方案。就在一个月前,通过龙源电力的实时预警模型,及时发现了该风电场一台机组主轴故障隐患,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2000万千瓦时电量损失的火灾事故。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设备固有隐患、自然灾害和管理漏洞等多方面导致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风电机组外形极简,内部却很复杂,启动、对风、变桨、切出、刹车……每一个部件的运行工况都直接影响着风机安全发电。加上风电场站逐风而建,选址基本处于相对偏远的山区、戈壁、沿海等地区,恶劣的环境对风电机组设备本身、生产作业、运维管理均带来极大安全考验。此外,人员安全意识、专业技能程度、应急处置能力、制度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管理是否牢固有效。
作为我国风电发展的先行者,龙源电力入局早、规模大、发展快,也最先承受起行业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历经30余载,龙源电力风电业务分布于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加拿大、南非、乌克兰等海外国家,上至海拔3800米云南雪邦山,下至江苏福建近海,几乎涵盖风资源价值高的所有复杂地形。分布区域广、地形多样、场站分散等布局特点和数量众多的风电机组,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难度系数。早期服役的机组效率衰退、隐患概率升高带来的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大兆瓦机组加速入市,大基地、深远海等风电发展新模式地位愈发重要,都对企业的安全运维管理能力带来新的冲击。
破局之道:智能千里眼重塑安全生态
2月中旬,随着云南江头村光伏电站、河北香河整县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项目的陆续接入,龙源电力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生产监控系统接入场站数量破千个,进一步巩固了数字化建设的行业领先地位,为新能源安全生产、运维检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份,我们新增功率预测全量数据采集场站20个。”
“我们部门上线了实时数据全链路中断预警推送企微功能。”
“我们的云上新能源申请成为集团公司新能源数据分中心。”
“我们的数字化平台共发出了安全实时预警46条、振动预警47条、智能图像违章预警102起、机械损伤预警30台。”
“市场营销及辅助决策系统根据需求不断进行问题优化”……
作为龙源电力数字化建设的主力军,工程技术公司的月度例会总是干货满满、高效快速。围绕“采传存用评”架构体系,各部门分工明确,“作战图”清晰,下大功夫、啃硬骨头、见大成效,全力实现安全管控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
自数字化转型以来,龙源电力始终将本质安全放在企业发展首位,开展全方位专项攻坚。2024年,自研实时预警模型24个,实现机组大部件由单模态预警向多模态预警转变,已成功实现预警应用,有效杜绝火灾安全事故。加固现场安全高压“红线”,自主开发5类叶片缺陷识别模型,平均测试准确率达70%。完成无票作业、单人作业、作业人数超限等17个新模型开发部署,有效杜绝现场违章190例。加快打造“可见的现场”,近7.4万路视频平均在线率98%以上,基本实现作业现场监管无盲区。利用无人机、AI模型等,开展智能巡检和数据采集分析,精准定位设备缺陷,有效降低安全管理风险。
变革之力:数字兴安三重跃迁
2024年5月,龙源电力实现行业首次大规模端侧振动实时预警;7月,上线智能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实时预警模型;10月,行业首次实现安全预警信息即时推送……稳扎稳打每一步,通过开展多模态预警探索实践,开发上线多源数据融合预警算法,实现机组大部件由单模态预警向多模态预警的突破性转变。同时,搭建云边协同预警机制,融合SCADA系统、振动监测、视频图像、油液等多源数据,结合周期型预警与准实时预警,有效实现“告警”变“预警”。
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场站”。2023年,龙源电力打造的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在宁夏中卫大基地落地应用。2025年1月,龙源电力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全国产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国能海测1号”在如东海上环港风电场起航投运。该平台创新采用“水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无人化海上作业模式,将海缆检测效率和精度提升10倍以上。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决策”。2023年8月,龙源电力成功开发出国内首个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图像识别AI模型,有效解决了行业内功率曲线筛查依赖人工、准确度低、降低发电效率的难题。目前,模型每月对2万多台机组进行全面功率曲线筛查,单台机组的性能异常定位仅需60毫秒(0.06秒),准确率超过86%,直接将工作效率提升几十倍。通过不断完善全球数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龙源电力正打破经验依赖,实现设备隐患的智能感知与提前干预,重塑运维时效逻辑。
从风电智能传感器阵列到光伏AI巡检无人机,从叶片裂纹纳米级监测到极端天气分钟级预警,龙源电力将“无人化”新能源场站运维体系视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通过多样式、全地形、立体化自主巡检,为行业带来新的经验与“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