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舒睿 蒲致宇
“诗薇”(彝族语译为玛薇),寓意如索玛花般灿烂美丽、光彩夺人,是彝族同胞对女孩儿的一种美好期许。如今,通过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的教育援建,无数个带着美好期许的“诗薇”们,告别遥远的崎岖山路,从每天数小时的求学跋涉,变成走进家门口的学校,享受着和城市学子一样的教育条件。
4月春光,大凉山草木微微,阳光和煦。适逢清明假期,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泸峰中学读初中的阿则莫诗薇回到了百公里之外的普格县螺髻山镇黄草坪村的家中,背上画板,拿起画笔,又走进了家乡的山峦田间。
一切还要从一幅画说起。
那是一幅充满饱满色调的水彩画。画面上大山、河流、载着金色粮食的背篓、带有国家能源集团标识的学校,鲜艳饱满的色彩和小女孩儿蔚蓝的瞳仁,闪耀着希望的色泽……
时间回溯到2020年前,那时才9岁的阿则莫诗薇还是一名行走在山间的稚龄小姑娘。在学会拿画笔以前,因为家境贫困,她早早学会了分担父母的辛劳,稚嫩的手里拿着镰刀背篓,下田干活,在山间放牛、放羊、割草,远远望去,沉重灰暗的山脊之外,还是望不到尽头的大山。
乏累的时候,阿则莫诗薇也会想想电视里漂亮的场景,幻想可能会有的“好日子”,脑海中慢慢就有了画面:自己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穿着干净整洁的彝族衣服,背着装满金黄稻穗和玉米的背篓,沿着蜿蜒的则木河一路走着。远方的群山、白云有些模糊,却隐隐有光线照射出来。这让她心里萌发出一种说不清的渴望和冲动。
脚下这片土地,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里千百年来都是偏僻、贫穷的村庄,阿则莫诗薇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从小学一年级起,阿则莫诗薇每天清早六点就要出发,走将近两个小时山路去上学。因为父母务农,无法接送,阿则莫诗薇只能一个人上路。山路崎岖,陡峭难行。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小姑娘都要自己走。
但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我最怕天是黑的。”胆小的阿则莫诗薇说。
她至今难以忘记,那些起早贪黑的求学路上,沉寂沉默的大山,会发出各种吓人的古怪声响。记不清有多少次,她滑倒在泥泞的山道上,摔倒在嶙峋的乱石间,身上的伤口,和心里怕黑的阴影一道,深深刻在了小姑娘的身体里。“没有办法,这已经是离家最近的学校了。”阿则莫诗薇说。在贫困面前,一切资源都显得稀缺。爸妈心疼又无助的眼泪,更让梦想遥不可及。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加大对凉山州普格县教育帮扶力度,为其修建新学校。听到这个消息,阿则莫诗薇的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反复打听,回家告诉阿则莫诗薇:“是真的!要修好几所……我们家这片也有,就叫则木河小学……听说要花差不多4000万的钱!”
4000万元是多少?阿则莫诗薇和爸妈不太有概念,只知道家门口确实要修学校了。全家欣喜若狂,天天看着新学校打地基、筑框架、砌砖瓦、装修、搬家具……一点点变成了漂亮的样子。暑假的时候,阿则莫诗薇在家里,甚至听见了隐约的钢琴声音,叮叮咚咚的,动听极了。
2022年,由国家能源集团全资援建的普格县则木河小学开始招生。阿则莫诗薇和750多名周边学校的学生,告别山路,一起转学来到了家门口的则木河小学。新学校离家还不到一公里路程,报到那天,阿则莫诗薇和爸妈走进新校园,一家人都在感慨:“真是好大的一所学校!”
放眼望去,只见操场宽阔平整,能同时容纳上千名学生活动,地面铺着簇新的塑胶跑道,红红绿绿煞是好看。教学楼有四五层高,比阿则莫诗薇见过的所有教学楼都高、都大,还有电教室、生物室、实验室、舞蹈室、图书室……老师告诉大家,学校和成都一流小学的教学设施是一样的。“帮我们援建学校的大渡河的叔叔们说,要让大家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要走出大山,去见到更广阔的世界。”老师说。新学校修得好,教学质量还高。这让阿则莫诗薇的爸妈和乡亲们都放了心。
有一个完善的学校、一套好的教育体系、一批优秀的师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就有无限的希望。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还为学校设立了教育奖励专项基金,解决了优秀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保障。
新学校也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阿则莫诗薇选了美术兴趣班。她拿起画笔,绘就了一幅画。大山、河流、载着金色粮食的背篓、带有国家能源集团标识的学校,鲜艳饱满的色彩和小女孩儿蔚蓝的瞳仁,闪耀着希望的色泽。光照进来,云间是她的学校,高大的教学楼,闪耀着鲜艳的“CE”标识。
路在脚下,一步一步,阿则莫诗薇勇敢地向前走去。
后记:2019年至今,国家能源集团在普格县无偿投入教育帮扶资金1.14亿元,先后全资建成荞窝镇株木树小学、螺髻山镇则木河小学、普基镇红军树小学3所学校,硬件设施成为全县小学样板,三个乡镇适龄儿童实现了就近入学,受益学生近2000人。目前,三所小学均已跻身普格县一类“名校”,成为当地彝族群众认可的优质教育样板,更成为大凉山孩子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一盏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