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付 乐
在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这片承载着国家能源保供使命的广袤土地上,谢武化与胡海云夫妻的名字早已与“炸药爆破”紧密相连——一位是炸药厂制药车间党支部书记,一位是炸药厂哈尔乌素分厂制药车间副主任。从青葱校园到戈壁矿区,从青涩学子到技术骨干,十九载春秋流转,他们以专业与热爱扎根矿山,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创新的动人篇章。
青春同行 从校园到矿区的深情奔赴
谢武化与胡海云是高中同学,但两人未曾想过这段同桌情谊会在时间见证下成为浪漫的爱情绵延至今。毕业后,两人双双考入安徽理工大学,成为理工科院校中志同道合、令人称羡的“佳偶良伴”。2006年,大学毕业的两人选择入职准能集团,跨越1200多公里,从淮河之滨奔赴内蒙古高原。
初到西北黄土高坡,眼前的景象让这对年轻人倒吸一口凉气,满心期待的内蒙古大草原变成漫天纷飞的风沙之地。但心理上的落差并没有打败这两个生长于江淮大地的年轻人,他们迅速投入工作状态。受条件限制,当时只能在野外寻找临时爆炸作业场所,导火索点燃后,工友们一起狂奔寻找掩体的狼狈画面至今让谢武化记忆犹新。他说:“那一刻看着海云在风沙里咬牙坚持奔跑,我就暗下决心要立足岗位发愤图强,一定给她更好的生活。”2007年,这对“爆破伉俪”步入婚姻殿堂。近20年来,他们既是生活伴侣,更在事业上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匠心筑梦 质量与创新的执着坚守
在炸药厂,胡海云是质量管理的“质量卫士”。如果你在办公室找不到她,那她不是在作业现场就是在理化实验室。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要求民爆行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胡海云白天穿梭于生产现场与理化实验室之间,夜晚埋头研读ISO9000标准。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炸药厂涵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三标一体化”体系,弱不禁风的女子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体系有效运行才是重中之重。”胡海云坚定地说道。2010年,炸药厂率先通过三个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内蒙古民爆行业标杆。炸药厂质量管理团队创下的“18年炸药产品质量零事故”骄人纪录,至今仍是行业佳话。同事们都这样评价她:“从胡姐眼里逃不出一粒不合格的硝酸铵颗粒。”
谢武化则扎根生产一线,在炸药生产安全、科技创新上默默奉献。不管走到哪个岗位,他都是炸药安全生产的宣传员与技术员、职工群众的良师益友,正如他所说:“营生干遍、专业变现、初心不变。”
2007年冬天,零下25摄氏度的寒潮席卷西北大地,黑岱沟露天煤矿炸药厂改扩建工程的设备安装现场热火朝天。生产与施工同时进行,当时还是技术员的他,每天在生产现场与施工现场来回往返,忙得像陀螺。
“工程施工与炸药生产交叉,就像在炸药库旁点焊枪。”他回忆道,更为棘手的是生产调试阶段的“成乳危机”——乳胶基质连续生产前无法形成稳定初乳。对此,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乳化剂皂值、乳化温度、乳化过程剪切力、介质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用不太流利的英语与外方工作人员交流,把生产速率从每分钟300千克调整为200千克,搅拌速率从每分钟300转调整到400转,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让“老外”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同年,黑岱沟露天煤矿引入抛掷爆破技术,因预裂孔炸药性能不匹配,爆破后预留台阶面常出现坠石现象。面对外方提出的高昂技术转让费,谢武化与团队在爆破试验场和实验室之间“折返跑”,终于研发出与爆破匹配的低密度铵油炸药。这项技术应用不仅改善了爆破效果,而且使炸药生产成本直降400万元/年。类似这样的技术创新,谢武化参与了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他的“五小”创新成果百余项,获集团和公司创新项目荣誉30余项。
在炸药厂的广阔天地中,谢武化与胡海云虽身处不同岗位,却怀揣着同样炽热的目标——为矿山爆破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平凡幸福 工作与生活的烟火温情
工作时的他们用专业守护矿山,生活中的他们以柔情滋养家庭,让平凡日子绽放出别样的温暖光彩。
夕阳西下,透过橱窗,谢武化系上围裙,开始准备晚上的“创新菜”。对于做饭这件事他乐此不疲:“看着孩子吃得那么香,比拿奖还有成就感。”
生活中,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拿起羽毛球拍走向场馆,共同切磋球技,共同进步与成长。从妻子手把手教丈夫挥拍,到夫妻搭档斩获2014年全球华人杯羽毛球赛混双第五名。十年坚持,这对业余选手在球拍挥动间交流情感。“和搞爆破一样,配合精度决定成败。”谢武化笑称,妻子把“质量三到位”融入羽毛球训练:击球前“动作到位”、挥拍时“预判到位”、结束后“复盘到位”。
在同事眼中,胡海云严谨细致,连实验室仪器摆放都要求“毫米级精确”;谢武化则精益求精,工作中他严谨务实,球场上他“贴地飞行”。问及婚姻保鲜秘诀,谢武化笑道:“三观一致,相互理解包容,共同担当付出,行动与坚持比甜言蜜语更实在。”
他们的书架上,摆着泛黄的高中毕业照、摞起来的荣誉证书以及8岁儿子用歪扭字迹写的“爸爸妈妈是超级英雄”卡片。或许,这就是能源人最浪漫的勋章:一半是钢与火的淬炼,一半是爱与柔的绵长。
19年风雨兼程,谢武化与胡海云像两个咬合的齿轮,在质量管控与技术创新中精准契合,也在婚姻的甜蜜中如胶似漆。他们的故事里,有实验室彻夜的灯光,有创新突破后的欢呼,有羽毛球划出的弧线。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仪式,却守护着矿山爆破的毫秒精度;他们鲜少享受都市繁华,却助力露天开采闪耀行业荣光。在准能集团,还有无数这样的“他们”,以爱为舟、以责为帆,在新时代能源事业的浪潮中并肩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