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种树吧,少年” 2025年04月28日 

■ 本报通讯员 金 岳

4月20日清晨,刚刚入职的李昊在朋友圈发出一张和铁锹的“亲密合影”,配文“今天要完成50棵的小目标,种地吧!少年!”此时,达拉特旗锦园社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绿意春潮伴着铁锹声漫卷而来。国神公司亿利电厂“小鸿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三五成群,有的搬运云杉幼苗、有的挥舞铁锹、有的拿着水桶给刚刚种下的幼苗浇水……志愿者马甲的红辉映鸟儿动听的歌声,奏响奇妙的生态乐章。

社区的李奶奶看着一棵棵并不高的云杉,不禁问道:“种这些真能挡住沙尘暴吗?”志愿者赶忙亮出手机里的照片:“大娘您看,咱们去年栽的沙柳已经连成10公里防风带,相当于装上了‘空气过滤器’。”照片中,沙漠与树苗形成鲜明对比,一棵棵鲜活的生命绵延至沙漠深处,筑起“坚固围墙”。

“师傅,咱们这栽树可比铺设电缆难多了。”小魏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流沙,怀里紧抱着沙柳苗。风裹挟着细沙钻进衣领,“它们可是沙漠里的‘活锁头’。”正说着,张师傅娴熟地示范起打草方格,“库布齐沙漠地处黄河中游的南缘,是咱们国家第七大沙漠。从我来到这工作,就一直跟着参与治沙、植树,防止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到今天也算有点经验。”志愿者们轻抚树苗上新绑的标签,“我们不是在简单种树,也是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

这是亿利电厂连续开展植树活动的第十年。早在2015年,在团中央和韩国青少年协会共同组织的第十四届“中韩青年未来林”护绿志愿活动中,“小鸿雁”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库布齐沙漠。“这是2015年种下的沙棘,当时还没隔离栏高呢。”当郝斌再次来到这片沙漠,看到茁壮生长的沙棘树,不禁说道:“咱们搞设备的都知道,生态系统就像精密仪器,少个零件都不行。”远处的沙丘上,挥锹声和着志愿者们欢快的笑声,在地图上刷新着绿色坐标。

春风掠过库布齐沙漠边缘,沙粒在国道旁打着旋儿。4月的鄂尔多斯高原乍暖还寒,但志愿者们的热情如太阳般火热。“今天这个坑挖得最好。”植树不是容易事,挖坑、栽树、铲土、填实、浇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几个人配合。大家都弓着腰,小心翼翼地扶着幼苗,手中的铲子替代了扳手,不变的是一如既往地专注。“这棵再添点土,风大,别吹歪了!”志愿者们边整理工具边叮嘱,大家把最后一棵幼苗稳稳栽好,黄昏降临,浩浩荡荡的志愿服务队伍准备返程。十年间,这支队伍从14人扩展到64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00余小时。这场始于铁锹与汗水的坚守,已在黄河边缘的沙丘深处迸发出新的生机。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