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杨明坤
在天地交汇的辽阔画卷中,一座座银白色的风电机组巍然矗立,如现代普罗米修斯般擎起绿色的火炬。它们不是冰冷的钢铁巨人,而是与风对话的诗人——当山岚掠过林海,叶片便翩然起舞,将无形的“风吟”谱写成照亮万家的光明乐章。在这片被赋予使命的土地上,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白山风电场的守护者们,正用匠心与科技书写着“化风为能”的传奇。
精耕细作
擘画设备运维新图景
“每一台风机都是会呼吸的生命体,我们的职责就是听懂它们的‘心跳’。”值班长程刚经常这样说。白山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小兴安岭地区,在这片广袤的林海之中,程刚与同事化身风机“专属医生”,每日穿梭于180余台风机之间,以专业与专注为设备“把脉问诊”,将呼啸的狂风从灾害转化为珍贵能源。
今年以来,风电场以精益管理为笔,以提质增效为墨,精心勾勒设备运维的崭新画卷。通过开展“负荷对标攻坚行动”,将齿轮箱散热器深度净化、变流器精密除尘、滑环高效换新等专项检修与常态化维护深度融合。围绕发电量、利用小时数、缺陷发生率等核心指标,建立“动态监测—精准分析—靶向整改”的闭环管理体系,各项改进措施如春雨润物,整改完成率高达93%,设备可靠性得到全方位提升。同时,把握迎峰度夏黄金时期,通过科学调度、精准预测,将每一缕风能都化作稳定输出的电能,全力实现月度发电量的最大化突破。
严筑防线
夯实安全生产“压舱石”
白山风电场的建设者们始终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镌刻于心、践行于行,在岁月磨砺中,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场站职工将违章管理、严格执行规程、“两票三制”落实作为安全工作的“三驾马车”,以高频次、高质量的运行巡视,实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针对高山林区四季迥异的气候特征,组织隐患排查“拉网行动”与反违章情景模拟演练,以标准为尺,以安全为魂,在每一次操作中践行标准化作业流程,让安全理念深植于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实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守护”的思想蜕变,将安全信仰熔铸进职业生命。
“安全学习是我们每周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安全员马国琢感慨道。即使工作繁忙,职工们依然利用碎片化时间,深入学习典型事故案例,通过“案例剖析+岗位研讨+违章复盘”的学习模式,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这份对安全的执着坚守,换来了风电场自投产以来“零人身伤亡、零重大设备事故”的优异成绩,为生产运营筑牢坚实的安全基石。
创新驱动
点燃提质增效新引擎
白山风电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在能源领域不断探索前行。针对风机桨叶螺栓松动、齿轮箱超温、变流器过热等行业难题,组建“职工创新创效工作室”与“设备攻坚先锋队”,汇聚集体智慧,开展技术攻关。2024年,团队凭借两项创新成果荣获黑龙江省QC小组一等奖,用实力证明了创新的力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风电场构建“理论+实操”双轮驱动的培训体系,通过 “师带徒”传承匠心、轮流授课分享经验、故障模拟锤炼技能、心得交流等多元化形式,每周开展集中学习,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工作,全面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凭借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重发力,白山风电场先后斩获先进集体、地方岗位能手、优秀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典范。
追风逐日,初心如磐;砥砺前行,使命在肩。龙源电力白山风电场的建设者们将继续以风为号、以林为证,用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在能源发展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国家能源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续写更多属于国能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