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韩 鹏 张国臣
在准能集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繁忙的工作现场,100多台矿用卡车来回穿梭,承载着能源保供重担,为万家灯火贡献力量。矿卡任务繁重,难免“肌肉劳损”“伤筋动骨”,而哈尔乌素设备维修中心的检修人就是这群“机甲巨兽”的“主治医师”。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严谨工作作风和追求卓越的工作品质,设备维修中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逐步成长为检修行业的标杆团队。
强化支部建设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科技攻关高地,我们就应当冲在最前面。”在准能集团哈尔乌素设备维修中心开展的“党员冲锋我在前”主题党日活动中,哈维汽修车间党支部党员王迪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该车间党支部通过构建“1365”(一个品牌、三层机制、六个同步、五项持续提升)党建模式,将车间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成立党员整修小组、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关小组,全力推进设备整修工作,先后完成50台卡车整修、7台卡车车架更换,解决了卡车液压管路“跑冒滴漏”和线束老化等问题,挑重点分批次更换运行多年已到疲劳极限的车架;统筹安排3台MTU发动机升级改造、3台康明斯大功率发动机改造、13台MT4400卡车防撞梁改造等科技项目安装、试用相关工作;安排监理紧盯现场高风险作业,安全高效完成了新购15台XDE300卡车组装调试;完成首批30台930E卡车无人驾驶卡车试用,积极参与开展第二批15台MT5500卡车线控、感知、健康管理系统硬件安装、调试。选派技术骨干参加无人驾驶设备点检,学习无人驾驶设备维修维护技术,保障设备原系统运行正常,为无人驾驶提供运行保障。
“要做到白班与夜班无缝对接,只要有活儿,马上到现场,不能有‘真空地带’。车间领导要按职责分工积极协调解决班组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应。主管生产的副主任把办公室设在指挥车上,做好设备检修上下游单位的沟通协调和生产组织。所有党员干部要干在实处,不能推诿扯皮,如果党员在安全生产中不能体现先进性,那和群众有什么两样?”在车间效率提升专题会上,该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志国说。
坚守安全底线
传承精湛技能
“我就紧固一下转向助力缸锁片螺丝,也就一扳手的事情,有填工单的时间活儿也就干完了,再说大过年的,这次就不要考核了吧!”外委作业人员略带不满地说道。
“即使是一扳手、一螺丝刀的活,也要执行‘三单三会一挂牌’制度。安全生产要防微杜渐,事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一切要按规章制度办。”安监员刘志军态度坚决地回应。这看似平常的对话,折射出车间对安全生产的坚韧执着。
为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该车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工作流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和高风险作业管理,定期组织技术员、安检员、班组长对设备油管、线束等部位进行检查,组织开展“党建大讲堂”技术党课、安全党课等活动。
“MT5500卡车举升泵出口压力是多少?”“无人驾驶接入以后对原车液压系统有多大影响?”刚被评为S8的技术能手李键正在为青年职工讲解液压知识,讲解方式由以往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需要什么讲什么。这是车间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缩影。
该车间大力引导帮助青年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宣讲管理、技术、技能三条职业通道发展前景,激发青年职工树品德、学技术、钻业务、立足岗位成才的积极性。通过青年职工培养方案落地,师带徒技术传承,尽快成为卡车维修的行家里手。2024年,该车间累计开展现场授学47次,开展安全两级培训26批次、机电两级培训44批次,参加人数980余人次,助力青年快速成才。车间涌现出准能集团第十三届职工技能竞赛重卡电工技术比武第一名和设备维修中心第十届职工技术比武前装机钳工获第一名,1人荣获国家能源集团技术能手,2人荣获准能集团技术能手。
攻克技术难题
引领创新发展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哈尔乌素设备维修中心汽修车间党支部不仅是青年职工增长知识才干的摇篮,也是攻克新技术提质增效的“试验田”。
2024年,该党支部深入实施“党建+”活动,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MT5500卡车举升限位开关设计”为攻坚课题,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围绕卡车原车设计缺少举升限位这一问题开展调研设计,从根本上解决设备因长期举升到极限位置导致的漏油、拔缸故障,节约生产成本,保证安全生产。
“我们在厢斗尾部通过设计S型钢板作为磁铁固定主体,将感应开关焊接在卡车大架后部内侧,再把路线接到卡车液压循环系统继电器。在达到举升极限时,报警按钮响起,电路控制举升停止,举升的一部分压力进入循环系统,即可减少缸体极限冲击。”在维修试验场地,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马海龙向青年职工陈国栋详细介绍技术原理。
创新工作室近五年完成维修创新58项、降本增效项目400项,节约成本1795万元。参与组织的科技创新项目不断落地,累计创效达2491.7万元,先后被评为设备维修中心“党员冲锋我在前”主题实践先进集体、准能集团创新先锋团队,连续多年在准能集团考核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该车间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得了优良业绩,荣获准能集团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班组建设优秀区队等荣誉称号;取得自治区、国家能源集团及行业级科技成果5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成果6项;取得发明型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