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俊虎
4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中国记协举办的第二期“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聆听多位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分享先进经验,并到河南辉县市学习穆青,增强“四力”。短短一周受益颇多,其中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新闻工作者要胸怀时代做文章。
中国新闻奖既是“度量衡”,也是“指挥棒”。从中国新闻奖评选规则、获奖作品和名家名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与时代的血脉联系。穆青是中国新闻界的巨擘,在其新闻职业生涯中,采写的精品无数。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的每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每一篇精品都为时代鼓起精神之帆。例如,1951年至1958年,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期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上海是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最集中的地方,穆青组织采写了许多意义深远的名篇,如《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等;三年困难之后,人民精神急需振奋,在穆青“抓典型人物、典型事情”的报道理念下,新华社参与了一系列典型报道,“大庆”成为工业的楷模,“大寨”成为农业的榜样,为国家建设注入精神动力。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穆青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政治敏锐性洞察风云变幻,关注国家发展,为时代立言。其中《风帆起珠江》以生动雄辩的事实,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把握与遇见。
学习穆青,首先要学他胸怀时代做文章,这也是新闻行业的共识。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业务学术处李莹在授课时讲道,记者精神气质是胸怀时代著文章的敏锐度;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人民铁道报社总编辑毕锋在解析新闻精品运作规律时说,精品之魂是以具体小事彰显时代主流;中国新闻奖获得者、长江日报社特稿中心负责人朱建华在分析众多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后指出,冲击中国新闻奖要紧扣党的声音做好新闻宣传。
这些经验总结,无疑都为我们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指明了方向。国资央企承担国家使命,本身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也是新闻的富矿。作为企业宣传队伍的一员,即使身处基层,也享有仰望星空的权利,也应有胸怀时代做文章的意识,抓好时代大事与企业的关联性,以个体的微观之见洞见宏观之见,写出企业与时代的血脉联系,记录好大时代里的企业分镜头。
(作者单位:传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