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袁婧雯 国腾飞
4月的海南省,夏风和煦。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国腾飞望着光伏板下长势喜人的树仔菜苗松了口气,几个月的辛苦终于迎来了回报。
“咱们光伏板下生长的树仔菜,由于遮阴充分、水分更足,口感更加清甜,深受周边菜场、农家乐、旅游区酒店喜爱的同时,还远销国内其他区域以及东南亚,目前这批树仔菜已经全部被预订。”在另一边,该公司农渔专责童庆对参与种植的村民介绍销售情况,喜悦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
今年1月却是另一幅景象。受2024年秋季“摩羯”台风影响的东方光伏电站才刚刚修缮好,裸露的红土地急需绿色“补位”,周边村民也亟须扩宽多种渠道增收脱贫。海南省政府提出“光伏+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多方需求不谋而合。然而,种什么、怎么种成了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东方光伏电站全体员工的新问题。
赴海口、请专家、拉投资、奔现场……不出半月,一份“树仔菜+光伏种植”的企划书放在了国腾飞的桌面上。
“光伏板下的遮阴度、湿度适宜灌木类植物生长,而产自本土的树仔菜营养丰富、护肝明目,适宜在光伏板下生长,也是最近新兴的‘超级食物’,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电站员工齐心协力“淘”来小菜苗,先划分地块搞试验,又鼓励乡亲们一起干。
光伏场区如何搭配种植?技术是关键。
4月25日,第一批共200亩树仔菜已经完成种植,在整齐排列的光伏板矩阵上方,光伏运维人员在开展运维工作。而在下方,随着管理人员轻点鼠标,一条条滴灌管立即开闸放水,将树仔菜苗所需的水分源源不断输送到根系。“我们突破传统光伏用地管理思维,通过‘运维—种植’双轨并行管理,使组件清洗、设备维护、育苗移栽形成时空配合,实现作业效率提升35%;同时铺设的‘光伏滴灌带’装置将场站供水管网改造为智能灌溉系统,节水效能较传统模式提升40%。”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国腾飞介绍道。
如何实现菜不愁卖?渠道是根本。
为实打实确保销量,助力村民增收,经精挑细选、多方比价,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与当地农业公司签订5年合同。“根据合同要求,农业公司会按色泽、长度分级分类运输供应。而销往海南省内的产品,会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确保当地农民增收。”该公司农渔专责童庆说道。
在种植现场,黎族村民符大姐正在熟练地为菜苗“打顶”。“这批‘精品树仔菜’据说要运到越南,当地人喜欢脆嫩的口感,要尽量抑制它长老。”符大姐一边介绍,手里的活不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没想到这路边的小野菜,每月就能让我家增收2000多元,还能补得下去年‘摩羯’台风带来的亏空。”
场地条件充分利用、技术支撑坚实有力、合作衔接紧密有序,来自海南岛国家能源集团光伏板下的树仔菜,乘火车、坐游轮,赴内陆、走海外,“跑”出一条富民路,“鼓”了当地人的钱袋子。
“未来,我们将研发更多‘光伏+’的农业协作新方法,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董事长周钦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