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牢设备与人员两个硬基础 ——宁夏电力鸳鸯湖电厂扭亏增效系列报道之二 2025年05月14日 

■ 本报特约记者 王哲凡 通讯员 魏钰妍

从几年前的“问题电厂”,到如今的国家能源集团单体最大供汽企业,被中国节能协会授予综合能源示范基地;从2021年亏损10个亿,到2024年全年盈利6个亿,短短数年间,宁夏电力鸳鸯湖电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泥泞中蹚出了一条传统火电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其中的关键何在?

筑城者,先厚其基而后求其高。鸳鸯湖电厂转型腾飞的背后,关键在于打牢了设备与人员两个硬基础。筑基之路漫漫,他们以务实精神,为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实现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进而实现在改革中破除障碍,在创新中赢得未来。

设备稳则全厂稳

“以前,我们的工作状态就像救火队,四台机组的问题层出不穷,跑冒滴漏迷人眼,设备检修基本上都是非计划性的,大家都疲于应付,几乎没有时间思考该怎么干。”锅炉队制粉班班长徐振东说。

2022年以前,鸳鸯湖电厂现场设备年久失修,2台660兆瓦机组8年未大修,现场设备问题频繁发生,救火式抢修、高频率消缺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风险。鸳鸯湖电厂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就是从设备治理开始。

“当时,我们确立了设备治理‘两个极低’的目标,即将缺陷数量降至极低,将违章数量降至极低,这样生产才能稳。”该厂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邢光文说。

为从根本上治理好设备,该厂制定设备可靠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隐患排查责任,建立发现重大隐患重奖、消除重大缺陷重奖的“双重”奖励机制,有效激发各专业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开展“一周一专项、一月一专题”隐患排查,该厂领导带队按专业、分区域开展隐患排查。“摸了好几个月的底,刚开始没有人愿意暴露问题,担心问题找出来会追责,我们就建立了缺陷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并进行分级管控。发现缺陷就有奖励,不追究不惩罚,只为解决问题。2022年共梳理出公司级、部门级隐患233项。”该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庄文斌说。

针对查找出的各类隐患,该厂以设备主人制为抓手,树立“消除缺陷是基础,预防发生是关键”的理念,引导一线职工培养系统思维、“刨根问底”精神,摸清缺陷深层次原因,确保一次性彻底消除、从源头有效防止。集中力量开展制粉、燃料、脱硫等系统综合治理,彻底解决一批重大设备问题和历史遗留缺陷。2023年缺陷降低13%,2024年降低30%,有效减少了现场消缺作业风险。“四管”无漏则锅炉稳,锅炉稳则全厂安。在全面消缺的同时,该厂抓住主要矛盾,将锅炉防磨防爆作为设备治理的关键,成立防磨防爆工作组,实行专业化管理,并组织外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四管”泄漏清单,举一反三排查堵漏,消除死角盲区。赋予工作组高级管理权限,按照“逢停必查、查消分离、消验分离”工作机制,压实分片包干责任,集全厂之力,下绣花功夫,推动防磨防爆精细化、常态化,2号、3号锅炉实现安全运行1215天、695天,防磨防爆作业风险得到有效减少。

“上级单位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在设备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正常每年锅炉内部更换几百根受热面管道,仅2022年一年就换了7000根管;一般加防磨瓦就是几百块,我们加了一万块。正常66天工期的B级检修,我们干了122天,才算是把欠账还清。那时候是比较辛苦一些,但经过一年多的治理,设备进入到稳定状态以后,现在干活比以前好干得多了,还有更多的时间琢磨怎么干。”徐振东说。

队伍强方能企业强

由于经历多次划转整合,鸳鸯湖电厂员工构成较为复杂,长期存在人员超编和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员工们来自五湖四海,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文化也不统一。如何建强队伍、用好队伍,同样是鸳鸯湖电厂打牢基础的关键。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为每位员工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员工队伍。”该厂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明生说。经过深度调研分析,鸳鸯湖电厂结合实际制定《减员增效方案》。一方面,推进部分中层转岗、鼓励管理人员回流生产,向外派驻人员参与乡村振兴等业务拓展;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发展解决超员问题。

“企业发展存在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问题,要么是人岗不匹配,没有发展通道,个人没动力;要么是人员技能水平不行,岗位不适合,才会造成设备的不稳定。”鸳鸯湖电厂人力资源部主任郑丽娜说,“我们不断拓宽员工成长通道,做好人员培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坚决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三年间,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赛道,员工有成长、岗位有收获,培养出了很多干部,真正促进了企业发展。”

发展,为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该厂开辟技术人员职级进步体系,员工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享受相关待遇,在一线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鼓励员工积极拓展系统内外运维市场,探索承揽园区企业定检等业务,实现创收增效,自给自足;承揽宁东15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运维,并通过开辟“十供五回用”综合能源体系,实现核增定员50人。

为持续释放实干争先进位的导向信号,为想干事者撑腰,为干成事者铺路,鸳鸯湖电厂制定了《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高水平大锅饭”,形成“不看身份、不看级别,只看岗位、只看贡献”的全员绩效考核机制,以岗位价值和业绩贡献决定薪酬。若绩效考核积分连续3年达到9分的员工,在本岗位宽带制薪酬范围内提升岗级一级,若本岗位已到最高岗级,可直接认定为年度先进工作者。绩效考核积分较高的员工,优先参与评优选先、列为选拔培养对象,充分调动了岗位积极性,让更多的人走到合适的岗位上。

立足各专业特点,鸳鸯湖电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一队一策、一班一表”差异化、交叉式培训,为员工量身设置培训套餐。每年组织技能人员到厂家开展技术交流、管理人员到系统内外先进单位对标,开拓眼界,解决管理与设备的疑难杂症。“第一次出去调研的时候感觉很震撼,同样的工作原来还可以这样干。每次出去之前想清楚有什么问题、想怎么干,调研回来讲清楚需要什么支持、多少钱、多少人,列成项目推进。几年下来,现在再出去明显感觉到和先进单位的差距不断在缩小。”该厂生技部副主任蔡瑞杰介绍道。

此外,鸳鸯湖电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体面工作、品质生活”目标导向,深入调研职工诉求,持续推进暖心工程,三年累计完成职工宿舍加装空调、开通现场夜班餐厅、建设新能源车充电站、优化延长班车通勤路线等41项实事好事。坚持暖人心、筑同心,对标正式职工标准,深入推进外委一体化融合体系建设,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好外委职工后勤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外委职工生活区环境、生活配套设施,全体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明显增强,为鸳鸯湖电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静水深流,暗蓄千钧之力;一朝迸发,势如江河奔涌。鸳鸯湖电厂以务实筑基,以笃行成业,把握住发展综合能源的机遇,书写出绿色未来的无限可能。

记者观察:务实筑基 行稳致远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企业的长远发展固然离不开对机遇的把握,但决定其能走多远的根本因素,必然是基础是否牢靠。宁夏电力鸳鸯湖电厂以安全为基础、以设备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不仅在设备治理上打了翻身仗,更在精神层面验证了务实筑基的引领作用。

面对困局,鸳鸯湖电厂党委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他们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而是以系统思维和全局视角,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他们聚焦“设备”和“人”这两个核心要素,把脉问诊,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困难,更摸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夯基之路。

鸳鸯湖电厂党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将“办实事、求实效”作为工作的核心准则。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放在心上,将每一件实事落到实处。安全基础稳了,生产节奏才能稳,干部职工人心才能稳,人心稳了才能有条不紊,集中精力谋转型、搞创新,才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务实筑基,行稳致远。正是这种务实精神,让鸳鸯湖电厂在困局中破茧成蝶,在竞争中赢得先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