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胜宇
在内蒙古乌海市煤焦化产业基地,一场静悄悄的“传播革命”正重塑传统能源企业新闻宣传范式。焦化公司以融媒体采编发一体化平台为支点,推动新闻生产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深度转型,为能源央企媒体融合提供可复制的“焦化方案”。
全员参与激活基层新闻
“神经末梢”
在西来峰360万吨产业升级项目现场,安全员王师傅用手机拍摄智能巡检系统操作视频,配上200字安全管理心得,通过“焦化之声APP”一键上传。10分钟后,平台自动生成图文报道《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的“数字哨兵”》,同步发布至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如今中控室操作工都能发新闻,人人都是现场‘新闻眼’。”党建工作部主任张德金说。
过去,基层通讯员稿件常因格式、图片问题被退回。如今平台内置消息、深度报道、短视频等10余种标准模板,像“新闻生产流水线”自动适配各平台特性。焦化厂维修工用手机拍摄焦炉检修纪实,平台智能识别构图并添加工业风滤镜,一线职工借助AI工具即可完成过去需专业团队制作的短视频。数据显示,2025年基层稿件占比达76%,较2022年提升48%,一线供稿量增长5倍,技术创新化作有温度的“工人日记”。
融媒体后台的“新闻热力图”实时显示通讯员积分排名,通过发稿量、传播系数等7项指标多维评估稿件质量。销售中心《国能焦炭漂洋过海》融合现场特写与数据图表,传播系数达9.2成“爆款”,作者入选公司宣传人才库。平台“阶梯式激励”以“焦化积分”为核心:基础投稿即得分,月度前十获“现场采风”机会,年度金奖可参与集团级报道。三年培育200人通讯员队伍,半数来自生产班组,实现“工人写工人、一线报道一线”的传播闭环。
传统模式依赖专职团队,如今新闻中心转型“中央厨房”,聚焦选题策划,基层通讯员通过智能工具完成素材采集。2024年全国两会,“素材众筹”12小时收到37份一线职工“双碳”微调研,整合报道在各级媒体刊发,报道量同比增300%,多篇作品获行业表彰。
矩阵联动编织全域传播
“数字智网”
在焦化公司融媒体指挥中心,平台实时显示官网、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传播数据。“国能焦炭亮相中国国际化工展”新闻稿完成三审后,编辑点击“全平台发布”,系统自动适配各平台格式,官网生成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号拆解为“一图读懂”,短视频生成30秒产品动画,全程耗时不超过3分钟。
“中央厨房+终端适配”模式改变了“一个平台一个主编”的割裂状态。2024年安全生产月,“隐患排查在一线”系列报道通过“现场直播+短视频合集+图文复盘”矩阵传播,累计触达12万人次,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8倍。系统实现“新闻方向标”稿件强制同步,公司党委重要部署等“置顶内容”自动推送至各基层单位网站“要闻专区”,确保15个生产厂区宣传口径统一。
平台构建“全媒体产品矩阵”,西来峰360万吨捣固焦项目烘炉时,同步推出全景报道、秒拍视频、纪录片,全国人大代表“云参观”吸引5万行业从业者,成煤炭行业“现象级传播”。“国能焦化之声”视频号利用“热点追踪”,在项目关键节点制作系列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10万次,2024年新媒体粉丝量增长15倍,形成“行业大V+垂直账号+员工自媒体”立体格局。
平台内置关键词预警提示,发现敏感信息立即标红双重预警。建立“三级审核+智能校验”机制,基层通讯员初审、二级单位复审、公司党建工作部终审,系统自动扫描敏感词、校验数据准确性。平台投用以来,累计拦截提示各类错误稿件1412条。
智能驱动重构新闻生产
“数字引擎”
平台上线前,人工统计稿费每月需5个工作日,如今系统1分钟生成《月度稿酬发放表》,准确率100%。“传播效果分析模块”自动生成含18项指标的KPI报表,为考核提供“数字标尺”。内容生产中,智能排版导入Excel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并适配平台,新手20分钟可完成专业级制作,生产效率提升300%,“当日新闻当日发”成为常态。
技术赋能实现“轻资产运营”,智慧平台年节约人工成本450万元,智能服务器集群年节约设备维护费100万元、电费30万元,统一站群管理避免重复建设,累计节约IT投资200万元。“新闻资源库”实现素材全公司共享,2024年素材复用率达40%,节约5000+人工小时。
焦化公司正推进融媒体二期工程,引入AIGC技术打造“智能新闻工厂”,实现三大突破:会议简讯等标准化稿件自动生成,解放50%基础写作时间;“虚拟主播”系统制作政策解读可视化内容;舆情智能研判系统为战略决策提供参考。2024年消防大赛中,无人机自动捕捉画面,AI剪辑实时生成视频推送,标志着“智媒2.0时代”到来。
从“人媒”到“智媒”,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传播理念重构。焦化公司以技术解放新闻生产力,让焦炉火光与数据流光交相辉映,在“乌金”土地上点燃新的“数字火种”,为传统能源企业智慧传播书写时代答卷。(作者单位:焦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