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窗台上的小鸟 2025年06月09日 

■ 刘井林

清晨,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声唤醒。睁开眼,一只小麻雀正停在窗台上。它小巧玲珑,灰褐色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一双黑豆似的眼睛灵动地张望着屋内,尾羽轻轻颤动,像是琴弦上跃动的音符。

我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这细微的动作会惊飞了这个小小的精灵。从厨房抓来一小把小米,又在浅碟里倒了些清水。推开纱窗时,窗框发出细微的“吱呀”声。我心头一紧,原以为它会受惊飞走,可这小家伙竟异常淡定,非但没躲,反而歪着头打量我,眼神清澈如春日溪水,仿佛在破译我手中食碟的密码。随后,它心安理得地低下头,“哒哒哒”啄食小米,然后又迈着小碎步挪到水碟边,喙尖轻点水面,荡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这温馨的画面,让我想起那些与自然相通的文字。词作家乔羽笔下《思念》里“飞进窗口的蝴蝶”,曾是他对二哥的牵挂。那只蝴蝶带着思念的翅膀,轻轻落在记忆的角落,勾起无尽的回忆。此刻的小麻雀,何尝不是叩击我童年心窗的精灵?那时我们在田野里追蝴蝶,蝴蝶翅膀上的金粉落在袖口,像撒了把星星。跑累了,就躺在田埂上,看着蓝天里的云朵慢慢变换形状。有时云朵像蓬松的棉花糖,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有时又变成张牙舞爪的大鲸鱼,载着我们的幻想游向远方。冬雪纷飞时,我们团雪球、堆雪人,用胡萝卜做鼻子,煤球当眼睛,把普通的雪人装扮成童话里的角色。虽然鼻尖冻得通红,却把笑声滚进了每一个雪团里。还有我与伙伴们种下的那棵小树。那时,我们几个孩子蹲在院子角落,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挖好的坑里,你一铲土,我一勺水,像是在守护一个天大的秘密。每天放学,书包一扔就跑去看树苗,哪怕它只是长出了一片新叶,都能让我们兴奋许久。如今,它或许已亭亭如盖,或许已了无踪迹,但那些踮脚浇水的清晨、数着年轮幻想的午后,早已酿成记忆的美酒。最难忘的是有一年春天,我们发现了一个鸟窝。那窝搭在老槐树的枝丫间,用干草和细枝精心编织而成。我们每天偷偷跑去看,盼着小鸟破壳。终于有一天,看到了几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探出窝来,叽叽喳喳地叫着。从那以后,喂小鸟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我们把家里的小米攒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鸟窝旁,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又看着它们第一次展翅高飞,那份喜悦与不舍,至今仍清晰地留在心底。

光阴荏苒,当年的小伙伴已散落天涯。有人去了繁华的都市,在高楼大厦间追逐梦想;有人留在了家乡,守护着那片熟悉的土地。大家为了各自的生活奔波忙碌,联系渐渐少了。但此刻窗台上的小麻雀,却像一枚时光书签,让我懂得,怀念不是停滞,而是让过往的光,照亮当下的路。它信任地啄食我手中的米,这份跨越物种的默契,不正是此刻最值得收藏的小确幸?蓦然感悟,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瞬间,家人摆好早餐时的瓷勺轻响,奏响生活的乐章;朋友微信里一句“最近好吗”,带着跨越距离的牵挂。它们就像小麻雀的翅膀,轻轻扑棱着,提醒我们,美好从不在远方,而在眼前的一粥一饭、一草一木间。

小麻雀忽然振翅飞向蓝天,身影很快缩成小点。它带走了片刻的停留,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昨日的繁花与今日的朝露,都是岁月馈赠的珍珠。正如《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慨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让我们既记得来路的温柔,又能握紧此刻的星光,在岁月长河里,认真写下属于自己的诗行:不负窗台上的鸟鸣,不负掌心的米香,更不负此刻脉动的、珍惜当下的心脏。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