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岭岭
高考,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国内最受瞩目的一场大考。其影响力之深远,不亚于古时的登科及第。高考由来已久,承载着数代人的奋斗记忆,是成长路上举足轻重的里程碑。
暌违高考战场多年,再回首,仍有许多无法诉诸笔端的情愫。有茫然、遗憾、歉意、震惊,也有唏嘘。比如高二统考后,我顿感未来从业的迷茫,不听劝阻地由理转文;比如母亲舍下一切异地陪考,日日为我挖空心思,可青春期的我却一味嗔怪母亲不理解自己;比如学校严肃处理班上的早恋同学,震慑了所有人青春的悸动,净化了学生时代的“革命情谊”;比如那个冬日的下午,与爱重的老师漫步于学校对面的青石板路,我似懂非懂地倾听了一个中年女人的生活琐碎;再比如与一流的大学失之交臂的我偷偷哭泣,被父亲发现宽慰……高考前后发生了许多事,影响我至深。
回想起那段暗淡磨人的备考时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迫感至今令人难忘。每天铃声一响,如困兽的学子们便进入到无休止刷题的固定模式。人不能有情绪,或者说时间只允许被挥霍在攀登与奔跑上。那些曾经与我并肩而立的同学们,既是背水一战的战友,亦是携手奋进的同胞。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限定时间完成最基础的生存需求,日复一日地屁股粘在凳子上,心无旁骛驾舟于茫茫学海中。犹记得当时奥赛班“比学赶超”的氛围浓郁,分秒必争的紧箍咒已化作“舍我其谁”的自驱力。“食之无味”也成为专注的最新注解。“王羲之沾墨”“董仲舒目不窥园”等典故也不乏重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备考的日子漫长紧凑,说不苦那是假话。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那时,毕业班的老师们常集体打趣“闯过高考的孩子就像顺生的娃儿,战斗力强!”如今我已为人母,换一个视角重新体会,颇觉几分道理。
一直不愿回顾高考,并非想要忘怀那段逐梦而行的日子,而是因为未考入理想大学的缺憾,成为我心里长久的洼地。自张榜那日起,我仿佛随着那张成绩单被划拨到一个不停奔跑的时空。每遇赛事角逐,被追赶的噩梦便如同未燃尽的灰烬般与我纠缠。纵使工作多年,高考紧张氛围的残温仍在,鞭策我“知耻后勇,人外有人”。不知从何时起,我已习惯将所面临的难题都跟高考比上一比。难不过高考的关隘,我都深信“关关难过,关关能过”。不由得想起我多年的定神心咒“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那是我高中课桌上的座右铭。
曾经不敢回头地向前奔跑,如今蓦然回首,发现高考已是远去的山丘。那些师长们强塞入脑的教诲和道理历经岁月的沉淀,终于展现出它原本的慈爱模样。高考予我以疼痛,却也悄然馈赠我吃苦耐劳、自我蓄力的优秀品格。
当我站在桥上看风景时,已学会与高考握手言和。
(作者单位:朔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