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陆 烨
6月13日,浙江公司北仑电厂8号百万千瓦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同一天,国内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84.3万千瓦燃机主设备,在浙江公司安吉电厂顺利就位。
千百年来,钱江潮奔流向前。屹立于钱江之畔的浙江公司,随着一大批新项目落地建设,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重组5年来,两千多名干部职工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践行浙江精神的新要求中汲取奋进力量,瞄准最优最强最好,发扬敢想敢干敢闯精神,担责任勇争先,挑大梁做标兵,出经验树典范,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窗口”。
旗帜领航
找准改革发展坐标系
5年,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浪花;5年,足以让小树向下扎根,枝繁叶茂。
2020年10月,浙江公司重组不到一个月,公司领导班子赶赴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汲取奋进力量。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三个地”是浙江独特政治优势,也是浙江儿女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该公司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以贯之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职工深学笃行,自发自觉地坚决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八八战略”,履行“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的企业宗旨,勇当改革发展排头兵。
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该公司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按照集团赋予的使命定位,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体两翼三提升”发展战略:做优做强火电主体,做大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两翼,提升本部管理效能、提升基层企业治理效能、提升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1500多个日夜,奋斗者步履不停。从山区到海岛,从生产一线到基建项目,党建赋能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支部攻坚劳动竞赛星火燎原,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能量。截至今年5月底,该公司装机规模从最初的945万千瓦增至1594万千瓦,增幅近70%,新能源装机实现从0到110万千瓦突破。连续5年蝉联国家能源集团关键业绩考核A级、党建责任制考核优秀,并获集团首批世界一流领先示范标杆企业称号。
“5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旗帜领航,聚焦‘党建红’鲜明底色,就一定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学习教育课堂上,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琦语气坚定有力。
干在实处
下好绿色转型先手棋
初夏时节,“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安吉,处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该县梅溪镇龙口村的浙江公司安吉电厂工地上,“‘两山’明珠,绿色典范”的红色标语格外显眼。
6月13日,国内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84.3万千瓦燃机主设备成功就位,首台机组计划年内投产发电。该公司劳模、综合管理部主任夏强难掩心中喜悦。
成立之初,该公司除北仑、宁海两家特大型火电厂外,还有梅溪、东屿两家关停20多年的老厂。面对基层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如何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存量提效、增量做优?该公司准确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在摸爬滚打中谋出路、闯新路。
2021年,抓住浙江增发气电项目难得机遇,该公司利用梅溪电厂地块,谋划建设两台9H级燃机。筹备组成员挂图作战,星夜兼程,仅用15个月,安吉电厂两台9H级燃机项目即获浙江省赋码,5个月后获核准。预计两台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最高可达70亿千瓦时,能满足600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
5月28日,该公司首家虚拟电厂成功接入浙江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志着迎峰度夏期间该虚拟电厂将正式上网运营。“东屿电厂关停了23年,如今以‘储能电站+虚拟电厂’的新范式再次服务能源保供,‘旧包袱’变成了‘香饽饽’。”提及老厂转型升级,东屿电厂党委书记张国新感慨万千。
战略决定未来,实干谱写华章。该公司在推动老厂“重生”的同时,全力推动煤机升级改造,打造国内煤机新标杆。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一机一策”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持续降低机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宁海电厂5号百万千瓦机组增容提效改造项目获全国“三改联动”优秀案例。
放眼浙江,开化、遂昌等光伏项目遍地开花;北仑、舟山等新建煤机成为国内绿色标杆;宁海电厂“多联供”模式让工业固废变为绿色财富。国能奋斗者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让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从蓝图变为实景。
走在前列
打造现代管理新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国家能源集团,多次来到浙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该公司锚定世界一流领先标杆企业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在深化国企改革行动中打造浙江样板,先后获“责任鲸牛奖”、国家能源集团“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等称号。搭建“一优一降一转型”机制,推动管理体系变革走深走实。“一优”带动效能提升:优化机构设置,突出专业化、精准化、年轻化。“一降”实现瘦身健体:通过吸收合并、子改分、注销低效法人主体等,累计压减法人单位9家。“一转型”加快适应市场变化:率先建立一体化运营平台,形成全要素协同、全链条共促的生产运营格局。
走进宽敞明亮的一体化管控中心,一整排电子显示屏格外醒目。“为加快上下游产业联动,我们整合了电力、燃料、综合能源、新能源等生产运营数据资源,实现量价协同、余缺互补、价值最优。”该公司调度主管俞越林介绍说。截至5月底,该公司重组后累计完成发电量2600多亿千瓦时,为长三角区域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以来,该公司巩固拓展“安全记分积分管理、外委承包商智慧管理、AI违章智能识别”三项试点成果,推动安全治理向体系化、系统化、预防性转型。截至目前,煤机利用小时数区域对标连年稳居第一;42台次煤机在全国大机组能效对标、可靠性对标竞赛中获奖;所属6家电厂全部达到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水平。
人才是“第一资源”。该公司实施“四量管理—四项定位—两个平台”新模式,5年来先后培养全国劳模1名、省部级劳模6名、集团劳模工匠13名、浙江工匠及青年工匠13名。
秉承“创新是企业的责任”的理念,该公司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能源生态岛,加快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关键领域科技攻关,探索“新能源中心+算力数据中心”新格局……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5年,是浙江公司改革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踔厉奋发的新起点。未来,浙江公司将继续扛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使命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上奋力谱写国能浙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