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从改善“硬环境”到规范“安全线”,再到呵护“暖心田”,新朔铁路编织着一张有温度、有力度的职业健康防护网—— 轨道上的温情注脚 2025年06月27日 

■ 本报通讯员 陈 璐

清晨,准池铁路八里铺站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站台上,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办公楼前绿草如茵,站务员杨伟华结束一轮紧张的作业,习惯性地走向那片“员工花园”。深吸一口带着花香的空气,他脸上紧绷的线条舒展开来:“以前待检只能窝在休息室,现在看看花,心也跟着静了。”大准线上,大红城工务工区的王红兵正给新栽的樟子松浇水,风沙区的这片新绿,是他和工友们亲手种下的“安心林”。

这充满生机的景象,是新朔铁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职业健康“三排查一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从改善“硬环境”到规范“安全线”,再到呵护“暖心田”,新朔铁路正编织着一张有温度、有力度的职业健康防护网。

站区变身“健康氧吧”

钢铁动脉旁,也能生长出诗意的栖居。错落有致的乔、灌、花、草为车流如织的铁路站区增添色彩,八里铺站不仅是充斥着效率与速度的交通节点,更是一处人文气息与自然生态和合共生的员工的精神家园。这里还开辟了“员工责任田”,鼓励大家认养花木,让花园车站真正由员工共建共享。而在风沙常驻的大红城线桥工区,绿意更显珍贵。新朔铁路连续开展“植绿护绿”行动,员工们利用工余时间,在站区房前屋后、适宜区域种下上千株耐旱的樟子松。昔日的黄土裸露之地,如今正被坚韧的绿色覆盖,筑起一道守护站区、工区的生态屏障。“看着小树苗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工区越来越好,心里特踏实。”王红兵的言语间满是自豪。这片亲手培育的铁路“绿洲”成为员工们释放压力、汲取能量的“心灵氧吧”。

科技筑牢“生命防线”

铁路运输,安全为天。在燕庄供电工区接触网高空作业现场,工长刘平的目光锐利如鹰。“三点式安全带必须系紧!挂点必须高于腰部!”他一边检查,一边反复强调“高挂低用”的铁律。班组定期组织模拟演练,让规范操作成为肌肉记忆。“安全带就是‘生命带’,刘工长的火眼金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马虎。”接触网工杜海立坦言。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牢牢锁住,稳稳兜住职工作业安全与健康。

针对铁路沿线“点多线长”的施工现场监管难题,新朔铁路亮出“科技利剑”——高清“布控球”智能监控设备。它们如同“智慧之眼”高悬关键点位,通过基石系统,可以对三条铁路的重要部位和高风险作业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利用全线180多个布控球,远程自动识别作业人员是否规范佩戴安全带、安全帽,对违规行为实时抓拍、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即时联动进行现场纠偏。这套“人防+技防”系统,克服距离远、人力少的局限,实现安全监管无死角、无盲区,让规范操作成为施工现场不可触碰的红线。

阳光心态是“最好防护”

健康的体魄离不开阳光的心灵。新朔铁路倾力打造“健康新朔”品牌,将心理关怀做深做细,构建起“预防—疏导—干预”的全链条心灵守护体系。

在准池铁路、物流公司、机务公司,搭建3座设施齐全的“健康小屋”。健康小屋内设有健康监测区、心理辅导区、阅读区等,配备了8036本书籍、健康检测仪、按摩椅等,并与当地资深心理咨询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适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关注职工身心健康。

关怀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各车间班组的“心情看板”上,晴雨表情和家庭合影成为员工情绪的“晴雨表”。工班长们化身“知心人”,时刻关注看板变化。一旦发现“阴雨”信号,便主动上前,像朋友般倾听、开解。

从八里铺站的馥郁花香到大红城的清新“绿”镜,从薛家湾供电车间的“正衣冠镜”到燕庄工区高空作业的“生命绳”,从“布控球”的智慧天眼到“健康小屋”的温馨私语……一环扣一环的举措,一层深一层的关怀,无声地诉说着新朔铁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