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梅雨。又因这时温高、湿重、雨多,器物容易受潮生霉,又名霉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出梅后盛夏开始。
根据《梅雨监测指标》,今年我国梅雨季已全面开启,梅雨进程总体偏早。其中,江南和长江中下游都于6月7日入梅,入梅时间分别较常年偏早2天和7天;江淮于6月19日入梅,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4天。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在梅雨气候平均季节进程中,首先是江南6月9日入梅,然后是长江中下游6月14日入梅,再然后是江淮6月23日入梅。通常,江淮梅雨期间雨带集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淮河地区。江淮梅雨结束后,雨带将进一步向北移动,华北雨季将开始。就今年而言,预计7月份雨带将集中在黄淮、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
高辉提示,主汛期雨带北移并非意味梅雨减弱,反而更需谨慎防范极端强降水事件。入梅后,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将频繁发生,应做好大中小河流防汛、城市暴雨积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等防范工作。(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