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井林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当观看央视《百家讲坛》十集专题片《天地有正气》时,这句诗便在我心中久久回响。这部专题片对新时代廉洁文化进行了深入解读,让我深刻领略到廉洁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如同一股浩然正气,涤荡着我的心灵。
廉洁,是为官从政者的基本准则,“以廉为本”的理念自古便有迹可循。《周礼》中的“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将“廉”置于考核官吏的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对官员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其品德的考量。古往今来,包拯、海瑞等清官廉吏,以廉洁为操守,为民请命,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尊敬。他们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事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为后世为官者树立了榜样。
“固本培元”,是廉洁文化的根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廉洁,正是赢得人民信任的关键。从历史维度看,无数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现实维度看,只有保持廉洁,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
“志存高远”,方能行稳致远。主讲人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基层驻村干部杨波两位北航校友为例,阐释了“志洁行廉”的精神。王永志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梦。杨波扎根基层,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不辞辛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诱惑所动摇。
“静以修身”,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名利所诱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静以修身”则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淡泊名利,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培养廉洁的品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在喧嚣的尘世中,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在廉洁之路上坚定前行。
“风清气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廉洁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则是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它是前行的风帆,也是人生的戒尺。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清廉的家风是人们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让廉洁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每个人都自觉遵守廉洁的准则,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勤政为民”,是廉洁的具体体现。主讲人从古代鼎器毛公鼎上的铭文切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的事迹阐释了“勤廉”的内涵。黄大发为了让村民喝上干净的水,带领村民们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生命渠”。他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片中还讲述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勤政为民”的真谛。
“精忠报国”,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新时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精忠报国”的精神依然不能丢。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铁肩道义”,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勇气。主讲人以李大钊、颜真卿、杨继盛、宋文骢等人物事迹,诠释了“廉洁担当”的精神内涵。李大钊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颜真卿、杨继盛等人为了正义,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宋文骢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呕心沥血,研制出了先进的战斗机。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在面对是非、正邪、风险时,我们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
“谨言慎行”,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严格遵守廉洁的准则,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天下为公”,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追求。古往今来,无数先哲们为了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不懈努力。《礼记》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美好愿景,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团结奋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天地有正气》这档节目,让我对廉洁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孟子曾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廉洁,便是这“义”的重要体现。我们应时刻牢记廉洁的大义,如同古之贤者一般,坚守本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应在心中种下一颗廉洁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正气凛然的精神永远传承。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