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 楠)盛夏时节,创新活力在安徽公司蓬勃涌动。在铜陵电厂,“AI+”青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高咏正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9岁的青年团队,聚焦风机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数据挖掘与安全传输技术开展攻关,全力搭建基于设备在线检测与风机预警系统的AI模型。这支创新团队的成长,得益于安徽公司今年3月启动的“青苗赋能”行动。
作为老牌电力企业,安徽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中面临新挑战:受行业专业壁垒高、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性影响,叠加新老员工接替断档的现状,青年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愈发迫切。安徽公司党委秉持“让有一技之长者有一席之地、让创造效益者真正获益、让任劳任怨且埋头苦干者出人头地”的选人用人理念,在青年员工中搭建科学选才、慧眼识才、善于用才的平台和舞台,当好选贤任能的“伯乐”。
“青苗赋能”行动在选拔阶段,通过综合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及临场反应能力测试,面向安徽公司所属基层单位30周岁以下青年搭建“赛马场”。首批30名“青苗人才”从10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高咏便是其中之一,并于5月受命担任安徽公司新成立的“AI+”青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我们要盯住‘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早发现潜力、早培养稳定,实现为人才架梯、为发展蓄能的双重目标。”该公司组织人事部负责人崔术行表示,安徽公司以“青苗赋能”活动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破解人才发现难题,为青年人才开辟成长快车道。
安徽公司还遵循精准培养原则,为每位“青苗”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以高咏为例,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曾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的他,其“个性化培养计划”涵盖AI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二期项目基建培养和热工领域技术培养三大方向,促进其技能提升、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协同发展。“公司给平台、压担子,我们更要出成果、长本事。”高咏说道,目前他们的创新工作室已承担设备在线检测平台建设、脱硫系统智能优化等5项重点任务。
在“青苗赋能”推动下,更多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综合能力突出的叶顺宏被选派至安徽公司党建工作部,在新岗位上展现才能;擅长新媒体业务的黄凯为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宣传注入新活力……“我们就像园丁,根据每株‘青苗’的特性,提供适宜的‘土壤’,确保人才价值最大化。”崔术行表示,个性化培养不仅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内生动力,更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