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 霞
古人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可见,识别人才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安徽公司的“青苗赋能”行动就在于为识才、辨才打开了一条通道、搭建了一个舞台。通过笔试测其学习力、思考力,通过演讲闻声辨人、洞悉其外形内心、观察其为人处世。一些青年人正是通过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被看见”“被识别”。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当下,很多企业都“喊”着缺少人才,却不为引进、发现、培养人才想办法。一些企业引进了人才,却没有真正知人善用,未能将其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其最大的潜能。这犹如已到手的黄金,又被当作石头扔掉,不能不说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
不禁为安徽公司这样的做法叫好。当好选贤任能的“伯乐”,科学地识别人才,又为青年才俊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为其才能发挥搭梯架桥,把好钢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安徽公司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绿色转型快马加鞭之际,这些人才的选拔任用,必定为将来的事业铺垫最坚实的基础。唯才是举、才尽其用,这样的“双向奔赴”又何尝不是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术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