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当有人问起李曼坚守的意义,她说:“我们做的不只是记录,更是要让那些沉默的机器、那些前沿的探索被看见”—— 创新舞台上的幕后传播者 2025年07月11日 

■ 侍述成

山东公司寿光电厂宣传主管李曼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在深夜还执著地亮着。窗外城市渐入沉寂,她仍在屏幕前细致剪辑画面,斟酌每个字句——这盏深夜不熄的灯,照亮了属于一名企业新闻人的阵地。

2024年,当寿光公司“锅炉集箱清理机器人”项目攻关进入最吃劲阶段,李曼敏锐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科技魅力与传播价值。然而,如何将这种深藏于设备内部的技术突破,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的视觉语言?这成了横亘在宣传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起初的策划案如同蒙尘的明珠,虽具价值却光芒未显。

李曼决心拍摄一部短片,记录这个神奇的“黑科技”。她反复请教研发人员,在锅炉车间的轰鸣与高温里穿梭,用镜头仔细捕捉机器人作业时精密灵巧的运动,那些金属臂在狭窄空间内游刃有余的轨迹,无不凝结着智能的微光。为了一个能清晰展现机器人核心工作原理的镜头,她在高温弥漫的锅炉旁反复调整角度,直到捕捉到那个展示灵巧作业动作的完美瞬间。后期制作更是字斟句酌,她将专业术语淬炼成精准又生动的表达,终于让看似冷硬的技术拥有了打动人心的温度。她制作的《机器人界的“黑科技”》短视频一推出,便在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新媒体平台引发强烈共鸣——视频中那沉默而高效的金属手臂,成为公司创新实力的无声代言,广泛点赞汇聚成了对公司技术突破的由衷惊叹。

技术报道初战告捷,李曼并未停下脚步。她深知,创新的故事若要深入人心,不仅要报道高光时刻,更需在更广阔的科学土壤上深耕细作。2024年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她精心策划“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专项宣传活动,将目光投向更为深远的科学传播事业。这一次,她决意让公司那些深厚扎实的技术积累,以更轻盈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同事提出疑问:“科普视频,会不会太‘小儿科’?”李曼却坚定回应:“化繁为简,让高深科学变得亲切可感,这正是我们的价值和挑战所在。”她一头扎进浩繁资料,在纷繁复杂的科学原理中寻找那根能引人入胜的金线。脚本创作阶段,团队在会议室里反复争论、字斟句酌,只为在严谨与通俗之间寻找最动人的平衡点。视频拍摄时,为了一个发电原理的直观镜头,李曼带着同事们制作了系列科普小视频用于科技原理展示。最终,三期精心制作的科普短视频在集团公司“国家能源之声”抖音平台连续推出,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远超预期的涟漪——每一期点赞评论均突破1万+,广大网友纷纷留言:“终于看懂了!”“原来身边的能源这么酷!”这些声音,正是对公司科普工作最温暖的加冕。

从聚焦一项“黑科技”的闪亮登场,到铺开一片“大科普”的繁茂图景,李曼深知这条创新传播之路永无终点。当有人问起她坚守的意义,李曼眼中闪烁着温和而坚定的光芒:“我们做的不只是记录,更是要让那些沉默的机器、那些前沿的探索,被看见、被理解、被珍视。”

(作者单位:山东公司)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