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高梦洁 王 琪 李晓杰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第5次来到山西考察。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擘画出清晰的路线图。
国神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一流清洁低碳综合能源示范企业”目标,在智能化建设保供保安、节能降碳保护生态、清洁能源产业升级上真抓实干,争做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向智能高效转型
煤电联营保供更有力
7月12日凌晨5点,曙光破晓前片刻,黑暗笼罩大地,在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西南方的上榆泉煤矿装车站,随着一声雄厚悠长的鸣笛响彻夜空,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缓缓出发,沿着铁路线北行20公里,仅20分钟即可到达河曲电厂的卸煤仓。近1650吨煤炭相继进入电厂原煤仓、磨煤机,然后化为煤粉在锅炉里燃烧殆尽,最终高效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在这炎热的夏季为千家万户送去清凉。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神公司上榆泉煤矿、河曲电厂作为山西省骨干能源企业,在发挥煤电联营优势扛牢电煤保供责任的基础上,全力建设智能煤矿、智慧电厂,为区域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数智”能源。
2024年11月17日,上榆泉煤矿综采队集控员杨朝志兴奋不已,“我们上央视啦!”他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条好消息霸屏,大家纷纷转发点赞。这天中午,央视CCTV—2《天下财经》栏目播出“煤矿智能化转型,工人‘黑领’变‘白领’”的新闻报道,用2分54秒介绍国神公司上榆泉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杨朝志接受记者采访并在央视出镜。
在上榆泉煤矿智能化集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井下设备的运行数据。轻点鼠标,采煤机在千米地层深处自动割煤,液压支架如钢铁卫兵精准推移,整套系统已实现“地面操控、井下无人”的变革。“过去一个班要跟十几台设备打交道,现在只需盯着参数就能完成采煤。”杨朝志的感慨,折射出智能化建设的深刻蜕变。目前,矿井已建立采煤、掘进、机电、运转、通风队共计5个分控中心,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显著提升,作业环境完全改善。科技的力量同样被倾注于守护矿工生命安全,上榆泉煤矿着力构建覆盖井上井下的智能安全监控“一张网”。“AI视频识别实时捕捉违章行为与安全隐患,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秒级响应,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确保每位矿工都在‘安全视野’之内。”上榆泉煤矿副矿长张荣华向笔者介绍,“我们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科技创新‘双十佳’煤矿”。
而另一边,河曲电厂的智慧转型也不遑多让。智慧安全管控平台的实时数据,机组运行参数、预警信息等一目了然,数字化审批流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安全带、5G安全帽联动电子围栏、人员定位系统精准锁定作业轨迹智慧安全管控技术的投用。
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该电厂研发中心已完成各类试验近百次,完成10多项科技项目研发及验收,主导编制的《火力发电设备关键部件用激光熔覆防护涂层的要求指南》获国际标委会立项批准,填补相关领域技术标准空白,为火力发电装备关键部件防护立下“新规”。
生产一线班组墙上挂满专利证书和荣誉证书,记录着一线工人的智慧光亮。“问题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工人站在哪,专利就诞生在哪。”该厂生产技术部主任高杰说道。4年来,该厂一线员工用13项国家专利、7项省部级大奖证明,创新不仅是实验室的专属,更是车间里的日常。
全员创新更深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该厂机组安全可靠性全面提升,3台机组获全国“可靠性标杆机组”称号。今年上半年,河曲电厂完成发电量6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2%,“三同”对标连续四个月保持山西省第一。
向绿色低碳转型
节能降耗生态更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河曲电厂已投产近21年。“双碳”目标下,如何让老机组“身轻如燕”,让“煤耗大户”成为“节能标兵”,让“单一发电”升级为“综合供能”,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必答题。
以实干开路、用担当破题。2021年迄今,该厂累计投资超过6亿元推动机组“三改联动”。高效完成机组通流改造、供热增容改造、烟气余热改造、灵活性改造等各类改造47项,机组供电煤耗平均降低7.91克每千瓦时,供热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设备好了,我们腰杆子就硬,节能降碳就更有底气。”维护部副主任王洪波说。汽机专业出身的他曾在4台机组通流改造现场度过了340多个不眠之夜。
2021年6月5日,是王洪波至今难忘的日子。经过85天日夜奋战,河曲电厂1号机组通流改造完成后汽轮机冲转一次成功,轴振和瓦振最大值为4.8丝,最小值仅1.7丝,远低于国家优秀值标准7.6丝,这是他牵头完成通流改造的第一台机组。此后,他陆续推动完成另外3台机组“换芯手术”。一组组优异的数据、一摞摞厚厚的笔记本和一件件穿破的连体衣见证了这位“主刀医师”快速成长。2024年,王洪波获评“山西省劳动模范”。
上榆泉煤矿也同步打响绿色革命攻坚战。该矿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生态治理,投资实施塌陷修复、矸石处置、流域整治等12项生态工程,将煤泥堆场、荒山沟壑转化为绿水青山,蹚出一条“主动型绿色发展”新路。
在河曲县田巨峁区,一场与地方政府协同攻坚的整沟生态治理战役正在改写矿区版图:绿化荒山荒沟800余亩,栽种侧柏450株,边坡覆绿2400平方米。曾经的生态伤疤蜕变为“整沟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向清洁能源转型
山顶逐光产业更多元
“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国神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晋布局清洁能源产业。
5月29日,国神公司岢岚光伏电站首并成功。山顶上,大家欢呼雀跃、激动不已,项目负责人赵孔友却红了眼眶。该项目是国神公司在山西省内首个集中式光伏项目,交流侧装机容量100兆瓦,直流侧装机容量124.49兆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5.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17万吨。
回望来时路,项目建设的艰难辛苦历历在目。2024年11月末,岢岚县温泉乡迎来一场大雪,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美得像一幅画。可赵孔友没心思欣赏这难得一见的雪景,眉头紧锁。项目的送出工程长达26公里,从项目部到最远标段,一路要沿着盘山公路行驶,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下雪后,山路更不好走。“老乔,这雪下得不是时候,送出工程眼看就要完工了,咱无论如何要在入冬歇工前完成这重要节点。”赵孔友与工程管理组组长乔旭光商量。“做好安全措施,咱干。”乔旭光十分坚定。别看乔旭光今年已经56岁,干劲可不输年轻人。决定要按计划推进工程后,他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去盯现场,反复检查工程安全质量。山上风又大,风一来就直往人衣服里钻,让人冷得直打哆嗦。就这样,乔旭光一忙就是一整天,天天摸黑下山。顶着风雪,好不容易完成送出工程,新问题又来了。
2025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以6月1日为分界,对新能源项目实行“新老划段”,存量与增量项目差异化入市,岢岚光伏项目在政策节点前并网将更有竞争优势。
“抢时间就是抢效益,必须提前并网!”赵孔友立下军令状,带领项目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专人协调手续办理、补充施工人员、增加作业机械等措施保障项目按节点推进。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国神公司将继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加快转型步伐,助力山西省走好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