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让安全成为习惯和本能 2025年07月16日 

■ 本报通讯员 陈俊全 马连洪

在今年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广东台山电厂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以“每天一盘点、每周一小结”的较真态度,织密责任网络、激活科技动能、厚植文化根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企业安全生产注入持久动力。

从“纸上制度”到“落地闭环”

“安全责任绝非空喊口号,要像拧螺丝那样,步步压实,越拧越紧。”该厂领导在“安全生产月”启动会上的话语,道出了责任落实的真谛。为让安全责任真正“长牙带电”,该厂构建起“领导小组抓总、工作小组抓实、责任部门抓细”的三级责任体系,将44项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形成“清单式管理、节点化推进、全流程跟踪”的闭环机制。

六月的厂区,安全生产的氛围格外浓厚。运行部值长蒙水桥在班前会上带领班组人员逐条核对操作风险点;检修现场,维护部安全主管贾杰润拿着检查表逐项排查高处作业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燃料部会议室里,一场输煤系统事故案例剖析会正热烈进行,从公司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从生产部门到承包商队伍,一场覆盖全员、贯穿全过程的“安全大考”全面铺开。

责任的落实,在隐患排查治理中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针对夏季高温特点,安全监察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氢站、氨站、油区、输煤制粉系统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体检”,当发现3处应急药品过期问题时,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相关药品在24小时内全部更换到位。面对台风“蝴蝶”可能带来的风险,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带队奔赴广海鱼获厂外光伏项目现场,逐一检查光伏板固定情况。排查出7条隐患,当天整改6条,剩余1条建立“两小时一汇报”跟踪机制,用“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筑牢安全防线。

为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安全链条无断点,该厂创新推出“吹哨人”制度。6月中旬,燃料运行人员余远城发现斗轮机限位装置存在异常现象,立即通过“吹哨人”平台上报,不到4小时就收到整改反馈和结果确认。当月收到的4条有效“吹哨信息”全部得到办结,真正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守护安全的“前哨站”,实现“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生动实践。

从“人海战术”到“数智赋能”

在5号机汽机房平台,运行人员史浩熟练地使用安全管理系统扫描消防器材上的二维码,设备名称及状态、下次检查日期、存放位置等信息瞬间在手机屏幕上清晰呈现。这是该厂推动安全管理向“数智化”转型的生动缩影。该厂将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隐患排查、培训考核、风险预警、应急演练等各环节,推动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判断”向精准的“数据驱动”跃升。

安全培训搭乘“互联网+”快车,效果事半功倍。依托自主研发的反违章APP,该厂组织生产一线员工及承包商人员在线学习集团重大电力隐患判定标准,并开展知识考试。生产部门及承包商单位共1540名人员参与,通过“指尖学习”提升了风险辨识能力。这种“随时随地学、考完即时会”的模式,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燃料部员工何备深有感触:“以前背规程像啃硬骨头,现在通过APP刷题,结合现场案例理解,记得特别牢。”

智能工具成为隐患排查的“火眼金睛”。在封闭煤场改造项目中,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数智化平台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与安全措施,智能安全带自动预警佩戴情况,有效避免潜在风险;防台检查时,利用无人机对厂区周边山体、水库进行航拍扫描,快速、精准地识别出边坡细微裂缝、水面漂浮物等人工巡查难以发现的隐患,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了3倍。在排查的2025项问题中,1276项通过数智化系统跟踪整改,实现“发现—派单—验收—销号”全流程线上闭环,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和透明度。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步入台山电厂,安全文化长廊的安全生产知识展板引人驻足;食堂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发人深省的事故警示教育片;印有“安全承诺”的主题条幅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承载着全体员工守护安全的决心。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一切风险皆可控制,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理念。该厂以亲情为纽带、以案例为镜鉴,用心用情用力培育根植于心的安全文化。

安全宣传咨询日当天,活动精彩纷呈。线上,组织员工观看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了解前沿安全防护装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隐患查治中的应用;线下,设立咨询台,宣讲十大类常见安全隐患识别方法,普及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安全用电用气、防溺水等实用知识,尤其针对家用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老旧线路“带病运行”、厨房燃气泄漏等身边高发风险进行专项讲解,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生产宣传手册。员工们踊跃参与,纷纷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条幅上郑重签名承诺。活动还延伸至周边社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村民家中,帮助排查用电安全隐患,普及安全常识,赢得群众好评。

事故警示教育则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针对行业内发生的一起典型车辆伤害事故,该厂在全员安全生产公开课上深入剖析:“如果当时多一次安全确认,多一句风险提醒,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各生产部门深入开展“一案五问一改变”大讨论,活动收到讨论记录1000余份,分析因“直击根源、措施具体”的班组受到通报表扬,个别敷衍应付的班组被点名批评。这种“红脸出汗”的反思方式,让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事故并不遥远,隐患就在身边,安全必须时刻警钟长鸣。

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激发全员的主动参与和自觉行动。运行部的“安全微课堂”上,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倾囊相授操作诀窍;承包商班组的班前会上,新入职人员大胆提问心中的安全疑惑;社区广场上,电气专业人员手把手教居民排查家中线路隐患。从厂区到社区,从部门到班组,从员工到家属,该厂正构筑一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防护网。正如在“安全生产月”启动会上拿到“平安果”的员工王文成所说:“现在看到设备就会下意识地检查状态,听到异常声响就想立刻查找原因,安全已经成了我的工作习惯和本能。”

从“祝平安”的入厂提示音,到LS-PDCA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深化应用;从数智化安全管理平台的持续迭代升级,到防台防汛、迎峰度夏等季节性安全措施的严格落实,该厂正以“安全生产月”为新的起点,向着“零事故、零隐患”的目标稳步前行。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