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三十载深耕党建沃土 2025年07月16日 

■ 本报通讯员 徐建莉 陈清辉

人物小传:路守军,集团公司一级党建内训师,山东聊城公司副总政工师,三次荣获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三十载扎根党建沃土,将党的理论化作滋养基层的雨露,用坚定的信仰、朴实的行动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中书写精彩,用热血与智慧书写“党建红”引领“发展红”的时代答卷。

“党建引领不够有力,要从哪里发力?”

“党建引领不是不够,是党员意识薄弱,党的元素体现不够,比如党员立项攻坚项目,启动要有党的活动仪式感,攻坚要有党员身份归属感,总结要见事、见人、见党……”

6月30日,山东聊城公司检修维护部召开的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上,职工们一个个尖锐的问题接连抛出,副总政工师路守军妙语连珠,既“架天线”又“接地气”的“妙招”,春风化雨般化解了现场的紧张氛围,让讨论在轻松活跃中渐入佳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在路守军眼中,基层党建工作同样存在这样一个关键支点——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将其作为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点。

“能不能让党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技术温度?”带着这个疑问,时任政工部主任的路守军,泡班组、进现场。2009年,他大胆创新,推出“技术党课”模式,从生产实际和党员群众的技能需求出发,确保党课内容既与生产运行管理理念紧密相连,还能及时跟进企业“急难险重”任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完善,“技术党课”升级为“党员讲技术课”,形成了“技术让党课更贴合需求、党课让技术不再枯燥”的良好局面。

为让创新成果持续发挥作用,路守军推动成立“红色动力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汇聚了12名党员技术骨干和党务工作者,围绕“党建+创新”开展课题研究。他们开发了《红色引擎赋能青年成长成才》等4门微党课,成为党建与生产融合的“孵化器”。工作室成立四年来,完成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等11项课题,其中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2025年,路守军结合实际,牵头开展“亮旗争先、党员攻坚”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以“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指导,构建“一支部一特色创新机制”,升级“强堡垒作表率党员立项攻坚行动4.0版”,形成了“党委引领、支部攻坚、党员示范”的全链条工作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讲课,得让基层党务人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作为集团公司一级党建内训师,路守军的授课足迹遍布多地电力企业。他针对党务人员流动快、经验不足的问题,开发了《国有企业党务人员素质锻造提升》课程,着力解决“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出彩”的问题,成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实用指南。2024年5月,在首届全国党务工作者论坛上,路守军提出了党建融合六步法,实现了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清单化、流程化、图表化管理。

近年来,路守军累计授课50余场,培训党务人员超3000人次,参与编写的《提升支部战斗力可以这么干》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必备书籍。

“党建工作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文化浸润。”在路守军看来,文化活动是党建工作的“柔性载体”,能让红色信仰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职工内心。在聊城公司的党建文化长廊里,在滚动播放的电子屏上,党员攻坚的故事、“平凡英雄”的聊电故事不断呈现,成为红色文化浸润人心的生动写照。

路守军常说,党务工作者“要专心做政治明白人,要专业做党建内行人,要专注做职工贴心人”。他是党建沃土上永不停耕的实践者,用热血与智慧书写着“党建红”引领“发展红”的时代答卷。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