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数智科技自主研发的化工产业对标数据库及智慧分析系统让数据“会说话”,使决策变得更高效—— 智能决策有了全景数据图 2025年08月08日 

■ 本报通讯员 李云鹤 陈馨酽 洪 苗 李雪晨

“双碳”背景下,全球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生产数据的精准对标与智能分析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抓手,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7月14日,宁夏英力特化工厂中央控制室内,巨幅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来自多个生产基地的数据流。生产管理部工程师王小博轻点触屏,系统立即调取某月度的能耗数据,并在数秒内完成与行业标杆值的多维度比对分析。“换热效率较行业最优水平低8%,主要原因是换热器结垢系数偏高。”系统不仅精准诊断出问题症结,还同步生成包含优化建议的完整报告。从数据调取到分析报告生成,整个过程仅用时15分钟。

这一效率的提升得益于国家能源集团数智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工产业对标数据库及智慧分析系统。作为集团化工产业首个智能化对标平台,该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清洗到对标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并创新性地引入AI智能分析技术,可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实时研判,精准识别潜在问题并提供优化建议。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家能源集团下属13家化工生产企业完成部署,全面覆盖煤制油、煤化工等核心业务板块。系统整合了综合、专项、通用三大类43个常态化对标指标及超2000个基础指标,数据自动采集率高达92%。

数据治理破局

从碎片管理到智能集成

数据整合是企业对标管理的重要基础,但化工行业普遍面临数据口径不一致、分析维度缺失、计算结果难以溯源等问题。其中,实时能耗曲线、成本报表、碳排放数据等关键信息分散在各业务平台,形成“同名不同义”“同义不同名”的数据孤岛,严重制约对标管理的效率和精准性。

“以能耗指标数据为例,每月需要人工核对涉及煤、电力、产品产量等10余张报表才能完成能耗分析。由于数据来源不一、对标流程繁琐,往往在完成数据整合时,最佳决策时机已经错过。”宁煤甲醇分公司生产部技术员梁晓波道出行业痛点。

针对这一难题,数智科技公司项目经理李云鹤介绍,化工产业对标数据库及智慧分析系统建立精准的数据获取规则,实现对多系统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该系统通过与集团财务报表系统、环保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多业务平台深度集成,构建跨领域数据项的智能归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滞后、分散和标准不统一等核心问题。以往,各生产单位每年需耗费两三个月手动编制年度对标分析报告。如今,借助自动化工具,系统可快速生成月度及年度对标报告,整体流程仅需一周左右,效率提升近90%。

“系统采用自动化取数方式,彻底规避人为干预导致的数据偏差,在保证数据实时更新的同时,显著提升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李云鹤补充道。该系统还为每个数据项配置了唯一的“数字身份证”,确保数据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真正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理。

新疆化工业务经理李玉林对此深有感触:“过去需要跨系统手动核验的数据,现在直接在对标系统中一键校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精准对标升级

从静态报表到动态可视

在化工行业,数据报表曾经是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密密麻麻的数字、复杂的表格,想要从中发现问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如今,借助化工产业对标数据库及智慧分析系统,这一切变得简单直观。

据技术经理孔相丽介绍,该系统采用创新的可视化交互设计,将复杂的多源异构数据转化为动态交互式智能图表,构建了集数据呈现、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多维智慧分析体系。在系统操作界面,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各工艺路线的关键指标变化,既可横向对比同类生产单位的运营数据,又能纵向追踪本单位的历史表现,同时对标行业标杆值,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分析视角。这种智能化的数据展示方式,大幅提升问题识别效率。

为保障对标分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系统接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权威机构的行业数据,构建了煤制甲醇、烯烃等重点产品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在开发过程中,项目团队与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展开深度合作,经过20余轮专家论证,最终建立覆盖生产工艺、能耗物耗等关键维度的对标体系。

“以前要对比不同工厂的数据,需要调取几十份报表,现在一个看板全搞定,省时又省力。”李玉林对系统的便利性连连称赞。

谈及技术优势,孔相丽表示,该系统构建了跨维度的“数据全景图”,基于多维度图表关联分析,可帮助管理人员快速识别数据波动规律,实时发现生产异常波动,精准定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优化建议,企业能够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决策模式转型

从经验主导到算法驱动

系统的上线投用,标志着集团化工业务实现从传统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驱动的跨越式升级。

“现在我们的工艺调整完全基于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分析和行业对标结果,这种数据驱动的智能管理模式,使管理决策周期缩短50%以上。”包头化工高级工程师石小波表示。这一转变不仅提升决策效率,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思维。该系统在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壁垒的同时,构建全方位的数据智能平台,不仅实现生产运营数据的实时汇聚与动态更新,还通过可视化展示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业务运行态势。更重要的是,系统具备深度分析功能,能够精准定位项目成本、能耗、水耗等指标的异常原因,并通过对多维指标的动态关联分析,为工艺优化和设备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智能集成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全景视角。”数智科技公司智慧化工与运输事业部煤化工专业高级工程师洪苗解释道,“现在每个操作指令都有数据支撑,每项决策都经过智能预判。”系统不仅弥补了传统对标管理信息化不足的短板,更通过与MES、ERP等系统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智能决策生态。

未来,随着系统的深化应用,将有力推动集团化工产业向“数据定义管理、智能创造价值”的目标加速迈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