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离“新石油”时代更近了一步。
日前,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顺利完成。此次作业由中石化中海燃供实施,所用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在内蒙古赤峰打造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从草原上的风光发电到电解水制氢,再到合成氨运输至沿海,最终注入船舶,这条跨越千里的产业链,首次验证了绿氨燃料“端到端”的可行性,开创了绿氨替代化石能源的先河。
“新石油”凭什么能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
看能量密度。绿色氢氨醇和生物航油单位质量能量密度相对较高,能够满足航空、航运等行业对燃料能量的需求。看清洁环保。“新石油”主要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符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看可获得性。它们的原料来源丰富,如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制取,氨可通过氮气和氢气合成。看储运难度,绿色氨醇和生物航油具有较高稳定性,便于储存和运输。“新石油”普及,将对全球能源版图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新石油”将成为航空航运、重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的“钥匙”。
与传统化石能源生产不同,要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的“新石油”,离不开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传统工业生产建立在稳定的电源供应之上,但制造“新石油”需要通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供电,如何保障稳定安全生产?以远景赤峰绿色氢氨项目为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工厂可以实时感知并准确预测风光能源脉动,并以秒级速度进行人工智能运算,提前指挥每一个环节柔性生产,再加上储能设施协同,实现离开大电网也能稳定产出“新石油”,彻底颠覆了传统工业与电网的关系。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上长期积累的优势,将成为中国领跑“新石油”时代的重要筹码。(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