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山河信 2025年09月03日 

■ 刘 欢

我们的矿灯照亮黑色的煤壁,你们的荣光照亮整个民族。“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抗战期间,先辈们抱着必胜的信念,用生命守护每一寸山河。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每天在地层深处工作,但我心中同样装着祖国的山河。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胜利日到来之际,我用我这双沾满煤灰的手,写下这封《山河信》,定格祖国的大好河山,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

地下深处,心中装着山河。每天清晨,我乘坐罐笼下沉到数百米深的井下。周围是漆黑的煤层,空气中弥漫着煤尘的气息。矿灯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微弱的光束,照向前方。在这片黑暗中,我常常想起你们,80年前为保卫这片土地而战的英烈。你们在战火纷飞充满硝烟的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炮火,毫不退缩。而我,只是在井下采煤,面对的是自然的挑战。但我知道,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她的完整,我们用劳动和汗水支撑着她的繁荣。就像我们矿工常说的一句话:“乌金闪耀着真实的光泽”。这乌金是煤,也是你们的精神,深沉而炽热。

矿工的理解,牺牲与坚守。作为煤矿工人,我理解什么是牺牲。我们离地面几百米,头顶是厚重的岩层,每次下井都是一次与未知的对话。但我们有现代化的安全措施,有同事间的相互照应。你们当年的牺牲,却是直面死亡。奔赴前线的中国军人在淞沪会战最激烈的时刻以家国为重,“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明知危险,却心神泰然,这是何等的境界。我知道一个故事:“王家川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去参军,自称王家川。工作人员不予登记,说王家川是战斗英雄,已经牺牲了。这个青年人说:“王家川是我哥,他牺牲了,我就叫这个名字。我牺牲了,我弟弟还叫这个名字。我弟弟牺牲了,我们一村还有百十个青年都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在我们煤矿,也有这种传承。父亲退休了,儿子接着下井。师傅调走了,徒弟顶上来。这是一种不同的坚守,但精神相通。

以山河为信,寄哀思之情。我的同事用镜头定格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山河影像为信,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我没有专业的相机,但我有一双眼睛和一颗心。每次从井下上来,看到蓝天白云,看到远山如黛,我都会想起你们。是你们的牺牲,让我们今天能够安心工作,享受和平。我想告诉你们,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80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我们建成了高楼大厦,我们发展了科技教育,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这一切,都有你们的功劳。我们煤矿也是如此。从过去的人工采煤到现在的智能化工作面,从危险重重到安全保障。我们正在用现代化的方式,为国家的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为了不曾忘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9月3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庆典。这是一个国家的致敬,是全民族的纪念。我们钦佩你们当年的选择。理解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什么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从地底到山河,是精神的传承。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可能说不出华丽的辞藻,但我知道真诚的力量。就像我们矿工学习写作时老师说的:“好的演讲材料不是空中楼阁,要像井下支架一样有坚实的结构,像乌金一样闪着真实的光泽。”我相信,真实的故事不需要过多修饰,真诚的情感自然动人。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了传承精神。你们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的传承。在我们煤矿,这种精神体现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在地层深处,我们每天挖掘着光和热,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动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抗战精神的延续?“山河信美今戎索”,这句出自宋代张孝忠《过盱眙》的诗句,描述了山河虽然美丽,却因战乱而受到影响的境况。今天,中华大地山河壮美,早已没有战火的纷扰。这正是对抗战英灵最好的告慰。八十载光阴流逝,当年的硝烟散尽。在那蜿蜒的万里长城脚下,在那奔腾的长江岸边,在那巍峨的昆仑山巅,处处都有着先烈的热血浸润。

今天,我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以山河为信,告慰英灵:你们用生命守护的每一寸土地,如今都已焕发生机。你们梦想中的新中国,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盛世,如您所愿。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