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付兰伟 王艳艳
“师傅,过来看一下!这机器声音不对劲,我怀疑是耙抓马达出了故障!”初秋时节,乌海能源黄白茨矿业公司综掘一队检修工尹超在班中巡检时,敏锐地发现综掘机铲板耙抓发出的声音和往常不太一样,迅速拍下急停按钮,并大声呼唤不远处的师傅何亮。
“小伙子判断得不错嘛!确实是耙抓马达坏了,赶紧去准备检修需要的工具……”
身材瘦小的何亮快步走过来,凑近庞大的机身,一番仔细地检查后迅速确定故障点,安排尹超和检修班组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检修工作。
尹超、何亮和其他几位工友协调配合、连续奋战近6个小时后,检修工作大功告成。随着尹超按下启动按钮,综掘机截割头缓缓抬起探向煤壁,煤流倾泻而下,生产恢复正常。
这一天,是尹超入职满11个月的日子。虽然汗水浸湿工作服,面颊也被煤尘糊成了黑褐色,但尹超略显稚嫩的脸上却露出欣慰的笑意。跟随师傅在生产一线11个月摸爬滚打,不断地在实践工作中锤炼技能、增长本领,用心感受并吸收师傅的大能量,让自己这样一个职场小白快速成长为胜任岗位工作的技能人才的点点滴滴都在脑海中回放。
2024年9月底,大学毕业的尹超通过竞聘来到黄白茨矿业公司综掘一队当上一名检修工,第一次见到师傅何亮。听队长不住口地夸何亮是队里的检修大拿,技术精湛、吃苦耐劳,尹超心里还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瘦瘦小小的师傅,能有多大能量?
但很快,师傅的“能量”就让尹超大开眼界。参加完矿上组织的安全培训,尹超被安排和师傅一起下井,除检查综掘机组运行情况外,还要清理1321水仓的淤泥。何亮平时话不多,但到了井下,面对熟悉的巷道和生产设备,却秒变“话痨”。一路走,何亮一路碎碎念地耐心给尹超讲解矿井的生产布局、各部位设备名称、干各种活计的安全注意事项,尹超一一记在心里。检查完毕后开始清理水仓淤泥,从未吃过苦的尹超用板锹铲一下,停两下,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师傅何亮却一刻也不停歇,瘦弱的身子仿佛有无穷的力气。就这样,300多米巷道的淤泥,师傅几乎清理了五分之四。
让尹超信服的不仅是师傅的人品,在往后的日子里,师傅的检修技能和面对检修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更让他心悦诚服。
检修铲车时,师傅教他通过液压管振颤频率判断故障点;处理刮板输送机跳链,师傅让他把耳朵贴在减速器上“听诊”;就连拧螺栓,都反复强调“三圈回半”的诀窍;师傅的工具箱里,每件工具都有固定位置;检修记录本上,永远留着工整的仿宋体……这些细节让尹超一点点明白:煤矿工作只有严谨和细致,才能将安全防线筑牢,才能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盛夏期间,由于工作面岩层硬,生产班在生产过程中,综掘机截齿被生生折断,残留的卡簧死死咬住齿座,定位孔被撞得变形。检修时,师傅让尹超上手实践,独立更换综掘机截齿。尹超跪在煤渣上折腾半小时,卡簧钳和螺丝刀轮番上阵,汗水混着煤尘在脸上淌成沟壑,依旧没有让卡簧松动一点。就在他准备放弃时,师傅温和的话语从背后传来:“别跟铁疙瘩较劲,要顺着它的脾气来。”一边说,一边指导尹超用缠着绝缘胶布的螺丝刀在卡簧边缘斜着划出半圆,找好用力角度,在叮当的脆响声中,顽固的残件温顺地滑入工具包。
面对尹超惊诧、钦佩的眼神,师傅何亮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熟能生巧,你用心学,其中的门道慢慢地都能掌握!”说完,又把操作的原理和手上的力道技巧耐心地讲给尹超。
就是这样在师傅一次次的悉心教导中,在一次次脚踏实地的历练中,尹超一次次地从师傅那里接收着“大”能量,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成熟,不仅是日渐精进的检修技能,更有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