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刘晓婷
9月16日中班,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地下巷道里,矿灯微光在岩壁上晃出细碎光斑,煤尘味裹着机器金属气息扑面而来。12202工作面集控室,几张沾着煤灰的脸紧凑在监控屏前,连呼吸都轻松了——MG650/1590-WD2型智能化采煤机缓缓启动,正式投入生产。
“小杨,紧盯参数,差一丝都不能喊我!”矿机电办耿雄雄压着嗓子叮嘱,指节攥得操作台发白。年轻技术员杨清保点头示意,眼睛黏在跳动的数据流上。当采煤机顺利完成第一刀自动化截割,屏上弹出“运行正常”时,寂静被瞬间打破:有人猛拍桌子,有人搓手憨笑,耿雄雄紧绷的嘴角松下来:“成了!成了!”平均采高不足2米的工作面,交出全流程自动化、全班无故障的“首日成绩单”,井下一时间响起胜利掌声。
这台“智能先锋”藏着不少硬本事。首次搭载X90移动控制器像“超级大脑”,靠模块化集中控制系统精准发令;电控箱组件化设计,给设备加了层“抗造铠甲”;记忆割煤与自适应规划截割双系统,让它既能“记路”又能灵活应对复杂地质。
新技术落地从不是顺风顺水。为保系统稳定,该矿提前一周搭好空跑试验条件。每天,矿工们钻窄巷、搬设备,完成4刀以上空刀测试。“就得把隐患提前薅出来!”机电副矿长刘建抹掉脸上汗珠说道。
调试时,记忆截割曲线生成成了“拦路虎”。生成曲线得靠4刀完整采煤数据,可机器常因供电不稳、传感器波动中断作业,数据一错就得重来。机电办综采组自发轮班盯在现场。几天后,他们终于稳住了每日4刀数据采集,还搭建起常态化机制。“能给兄弟们交差了!” 矿机电办综采主管陈鹏飞用满是油污的手比了个“OK”。
刚过一关,更大的坎又来了。调用曲线截割时,问题扎堆:自动指令被清零、给了速度没方向、牵停后退不出自动化状态……该矿立刻拉来设备研发中心、厂家技术人员组成攻关队。耿雄雄拿着问题清单拍板:“程序漏洞集中改参数,硬件问题一天内排查完,操作错误现场纠!”
端头极限位置停机惯量超距的隐患最棘手,刘建带着人反复调整减速参数、优化检测算法。终于,当设备稳稳停在预定位置时,众人相拥着喊出声,巷道里满是喘息与欢笑。
工作面成功投产,就像布尔台煤矿智能化建设升级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但这仅仅是起点。刘建表示,布尔台煤矿前期已制定“跳起摸高”战略,严格按照“无人工作面”和“高级智能化工作面”标准,完成全面部署。“所有工作均超前安排,就是要确保新工作面开机即实现自动化。”刘建坚定地说道,“下一步,我们将在全新的集控组态界面下部署规划截割系统,培养多名‘采煤规划师’,实现布尔台煤矿无人智能规划截割常态化管理。”
深井下,这台“智能先锋”的轰鸣声还在继续。布尔台煤矿的工人们,正用汗水和智慧,在煤层深处写下智能化升级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