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史云爱 常建国 李雷雷
“现在想起来,后背还一阵发紧——多亏当时师傅就在旁边,及时喊住了我。”谈起不久前那次井下电气检修经历,神东煤炭上湾煤矿运转一队电工班设备检修工张玉喜依然心有余悸。
真正让张玉喜体会到“安全”二字千钧之重的,就是这次井下故障处理。
那天,井下水泵控制开关突然合不上闸,经判断是控制器出现故障,张玉喜打算直接更换开关前盖,但当时皮带还在运转,如果按照更换控制器的流程需要两级停电,将影响胶带机正常运行。张玉喜心想:“开关控制器电源只有36伏,与660伏动力电差得远呢,小心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就在他准备更换的时候,在他不远处作业的师傅王欢看到立即喝止了他:“必须停两级电源,按流程来!”语气里没有半分商量。后来张玉喜才知道,师傅也曾吃过“侥幸”的亏。
2023年入职的张玉喜,大学读的车辆工程专业,虽然学过一些电气控制理论,但真正在现场进行电气检修还是第一次。他的师傅王欢,从2019年就摸爬滚打在井下电气检修一线,经验丰富、严谨细致,是张玉喜安全路上名副其实的“引路人”。
几年前,王欢在处理一台变频器接地故障时,发现漏电检测保护器损坏。为了减少故障处理时间,他决定不停电直接开盖进行更换。虽然知道控制腔内有一根660伏带电线路,但他想:“稍微注意一下,应该没有问题。”就在他拿改锥拧螺丝的瞬间,尽管未直接触碰到660伏电源线,但他手里的改锥直接被弹了出去,“当时冷汗一下子湿透了工装。”那次经历让王欢刻骨铭心。
从那以后,无论设备电压高低,他都会严格执行“停上级电源—验电—放电—挂接地线—挂牌”的流程。
“电是无形的,但它比任何有形的东西都危险,虽然肉眼看不见它,它却能在瞬间伤人,工作越久就会越懂电的厉害。”这份谨慎,王欢也悉数传给了徒弟。带领张玉喜工作时,他总把自己的教训当“教材”。
最开始,王欢从不让张玉喜直接接触高风险作业,而是从36伏以下电路检修的基础安全活儿教起。“年轻人有好奇心是好事,但在电这件事上,‘好奇’不能变成‘底气’。不懂就问,别盲目上手。”这是王欢常挂在嘴边的嘱咐。
师傅的叮嘱,张玉喜记在心里,也落在行动上。由于理论基础薄弱,下班后,他去买专业书籍,或是在网上找资料学习,“现场检修的时候能问师傅怎么操作,但首先电气原理得自己搞懂,不然永远‘跟着做’,学不会真正的东西。”张玉喜说道。
如今的张玉喜,对电多了一份敬畏,内心有了敬畏,在行动上就会多添一份谨慎和“较真”。有一次,他发现一名员工在皮带不闭锁的情况下,就爬上皮带对照明灯进行防爆检查,他立刻制止:“虽然皮带启动前有30秒预警,但万一扩音电话坏了、预警信号没发出来呢?”这一回,他的“怕”,提醒了其他人——经验主义靠不住,丝毫侥幸都不能有。
在运转一队的电工班,“相互提醒”是常态。“停送电必须自己来,谁停的谁送,别人替不得。”“按章操作不是慢,是对自己负责。”这些话,既是同事间的叮嘱,更是刻在每个人心里的安全准则。
张玉喜也渐渐明白井下安全从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路”,而是师徒相授、同事互勉织就的“集体防线”。在看不见的电流面前,那些被牢记的规程、被敬畏的风险、被传递的警惕,是守护每一位矿工生命安全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