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赤诚丹心映天山 ——国家能源集团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年09月29日  刘宏森 王伟杰

■ 本报记者 刘宏森 王伟杰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七十载波澜壮阔,七十载岁月如歌,在这片占祖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大地上,一曲曲奋进的凯歌嘹亮奏响。

自1951年开发建设六道湾煤矿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在疆产业始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发展变迁同频共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新疆作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区域,以“五大战略定位”为指引,结合自身优势与新疆区位特点以及能源资源禀赋条件,谋篇布局集团公司在疆发展,助力新疆从“资源大区”向“能源强区”迈进。

从打通“疆煤出区”“疆电外送”战略通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到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资源高值转化,从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守护绿水青山,到倾情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国家能源集团在疆企业犹如深深扎根边疆的胡杨,与新疆根脉相连,用能源之光辉映天山南北,以产业之兴滋润发展沃土。“十四五”规划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在疆完成投资646.7亿元,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不断前进的动力”,绘就一幅能源报国、富民兴疆的壮美画卷。

“乌金”焕新 赋能发展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40.6%,全国排名第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能源资源勘查开发战略接续区,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国家能源集团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在新疆建起11座煤矿,产能超过1.35亿吨/年,火电装机532万千瓦,投产新疆化工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工程,持续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将“黑色宝藏”转化为支撑发展的“金色能量”。

国家能源集团在疆煤炭企业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大力提升优质产能,不断畅通外送通道。新疆能源坚定不移做大做强露天煤矿,做优做精井工煤矿,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在准东露天煤矿投入百余台无人驾驶巨型矿卡,实现矿区开采24小时常态化运行;在红沙泉一矿建成国内首个双溜槽集装箱火车智能装车系统,50秒就能装满64吨煤的车厢。2024年集团在疆煤炭产量1.15亿吨,占新疆煤炭总产量的21.3%。

地域阻隔、通道不足宛如难越的天堑。为了打通疆煤出区的“任督二脉”,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启动“疆煤外运”工作,推动疆煤不断向区外拓展和辐射。新疆能源推行公铁联运、铁铁联运、公铁水联运,开辟疆煤出区千里通途;凭借优质煤源、可靠供应持续拓展市场版图;通过乌准线、将黑线、兰新线、临哈线等线路,为南北疆及区外重点市场客户提供能源保障。2024年“疆煤外运”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幅达68%,保供区域也从最初周边的甘青宁区域延伸到川渝云贵和“两湖一江”等14个省区市,实现疆煤从“家门口”送到全中国。与此同时,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准东、哈密等煤炭富集区,规划并推进一系列大型煤化工项目。

从2017年1月投入商业化运行至今,作为新疆唯一投入运营的煤制烯烃项目,新疆化工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年产180万吨甲醇,并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MTO(甲醇制烯烃)技术进一步加工成烯烃,每年可生产68万吨聚烯烃产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疆化工已开发出六大系列高附加值聚烯烃产品,极大满足终端用户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生产聚烯烃产品517.9万吨。

2024年10月,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应用自主研发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的项目,也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煤直接液化项目。

随着新疆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新疆从内陆边疆变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建设,2022年首次实现聚烯烃产品出口中西亚“零”的突破,2025年迎来中亚客户整列采购。如今,新疆化工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在中亚市场的占有量也不断扩大。

以煤为基,向绿而行,是国家能源集团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截至目前,集团公司在疆运营的532万千瓦燃煤机组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限值,同时,通过采用超高参数、超超临界等世界领先的发电技术,机组煤耗持续降低,能效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煤电一体专业化公司,国神公司深化煤电一体化改革,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研究烟气、粉煤灰、废水等资源化利用,在哈密煤电公司设计并完成了全球首个“电厂烟气注入煤矿采空区封存利用一体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并在花园电厂、大南湖一矿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解决了采空区防灭火问题并实现碳封存,将电厂烟气“变废为宝”。

绿能涌动 “电”亮未来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和我国加快推进“双碳”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集团将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助力新疆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依托“疆电外送”融入国家能源安全大局,将天山脚下的绿色电能跨越千里送抵华中、华东地区,谱写了一段新时代的“能源丝路”传奇。截至2025年8月底,集团在疆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已达1293万千瓦,为新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新疆的喀什河、开都河等从天山脚下一路蜿蜒流淌,蕴含的水能资源达4054万千瓦,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国家能源集团正式拉开在疆水电建设的序幕,25年来,集团公司先后在这一脉同源的三条天山“玉带”之上建成吉林台一级、尼勒克一级、察汗乌苏、小石峡等12座水电站共52台机组,将源自“天际”的河水汇聚成绿电,点亮万家灯火。2024年,集团在疆完成水力发电69.5亿千瓦时,实现国能人数十载“水起电生满天山”的梦想。

可采九天之光,可驭八面来风。新疆拥有全国优质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国家能源集团将风电和光伏发电作为在疆清洁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规模与质量、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

在“风谷”达坂城,国家能源集团1991年建设的达坂城二场,被业界称为中国风电发展的“摇篮”、风机“博物馆”,已累计为新疆电网输送清洁电能超39亿千瓦时;2023年11月,国神和丰30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投产,年均发电量约5.8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41.48万吨;2024年12月,在帕米尔高原的雄浑之巅,新疆电力建起了我国西北地区海拔最高、也是新疆南部地区首座风电场——乌恰风电场,年发电量约5.4亿千瓦时;准东6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国家能源集团在新疆一路追“风”逐“日”,正在让新疆“好风光”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动能”。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绝非单一能源品种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种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运行。国家能源集团凭借煤电、水电、风电、光伏等多能互补的独特优势,在新疆积极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在博州博乐市,规划建设的132万千瓦煤电、264万千瓦的新能源及配套的铁路运输线和储能项目,是新疆首个按“两个联营”模式整体规划的集“风、光、火、热、储”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60亿千瓦时、供热约970万吉焦,进一步彰显“两个联营”产业优势,充分体现我国“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的国能担当。

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为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能源集团在疆发展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多年来,集团公司始终牢记央企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与在疆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事业。2014年起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先后投入帮扶资金超4亿元,派出640余人次驻村干部,对和田地区21个村进行定点帮扶,全力以赴助力新疆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与新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产业帮扶结硕果。国家能源集团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走进于田县阿热勒乡的玫瑰花种植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国家能源集团帮助当地发展特色玫瑰产业,建设现代化加工车间,开发玫瑰精油、玫瑰花茶等系列产品,让“于田玫瑰”香飘四海。在阿热勒乡的风兮果园合作社,在新疆能源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合作社采用先进的全链条管理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使风兮果园农产品成为“新疆礼物”标志性名片。如今,合作社年收入已突破百万元,带动超两千人就业。

——消费帮扶拓新路。国家能源集团创新实施“消费帮扶”模式,丰富了职工的“饭盘子”,鼓起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帮扶新路径。国神和丰煤电公司创新帮扶形式,依托“员工大集+福点充值”模式,将消费帮扶与职工福利深度融合。新疆化工组织员工开展“以购代捐”活动,消费帮扶累计400余万元……这种“以销促产”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教育帮扶筑未来。新疆能源投资数千万元,先后建设阿热勒乡中心小学和阿热勒村爱心小学,解决了当地儿童上学难的问题。自2015年起,国家能源集团每年出资250万元,用于资助和田地区500名贫困大学生,截至目前已投入2750万元,覆盖5500多名学生。2025年,哈密能源化工向哈密市捐资2950万元,支持新疆铁道与能源职业技术大学主校区建设。

——民族团结一家亲。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号召,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员工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以真情实意搭建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他们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国家能源集团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情谊更深。

九月新疆,石榴正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以赤子之心深耕天山南北,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新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