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杨婉
第一缕勘探光刺破晨雾,能源的种子在共和国的土壤里深深扎根。老一辈勘探人背着罗盘、扛着标尺,躬身丈量戈壁的每一寸土地,靴底沾满沙尘,额角沁透汗水,却始终朝着油气流淌的方向前行。当钻机伴着惊蛰的春雷轰鸣,黑色的油气血脉便顺着钢铁管道奔涌而出,一滴滴、一股股,注入工业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让“中国贫油”的论断在轰鸣中碎成尘埃。
风电场巨臂擎起朝霞,光伏板在黄土高坡铺成银河;智能电网织就山河经纬,氢能火种点燃未来灯塔。钻井平台轰鸣奏响深海序曲,特高压银线跨山传递暖意;核电穹顶下动能流转,储能站内汇聚绿色能量。
能源变迁印刻时代足迹:从人工凿井的艰辛,到智能开采的奇迹;从依赖进口的历史,到自主创新的挺立,每次技术突破都书写中国底气。那些泛黄的勘探日志、锈迹斑斑的旧钻机、获奖证书上的烫金字迹,都是这段奋斗史最生动的注脚。
七十六载,从“缺电少油”到“绿电满格”,能源脊梁撑起大国崛起。每座电站是坚守界碑,每条银线在传递深情。此刻,让铁塔奏响乐章、电流汇成诗行,以能源人赤诚敬祖国山河无恙。愿不息能量伴岁岁朝朝,在复兴征途绽放永不褪色的中国红!
(作者单位:广东公司清远电厂)